转自:云南日报
从货轮鸣笛启航的黄金水道到满载“云品”疾驰的国际班列,从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到跨境物流“一小时通关”,近年来,云南省通过政策引领、模式创新、科技赋能,不断优化运输结构、开展多式联运、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畅通跨境物流通道,以创新思维打出交通运输“组合拳”,持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化运输结构 激发经济活力
长江上游,水富港千吨货轮汽笛长鸣,龙门吊将集装箱精准吊装至铁路班列。
作为云南首个集“水公铁”于一体的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这里通过“散改集+铁水联运”创新模式,让铁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成本每吨直降32元。
“过去,铁矿石通过防城港铁路直发至曲靖,运输单价每吨约206元;铁水联运模式下全程费用每吨仅为174元。”昭通高投水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水富港依托多式联运精品线路优势,灵活开展货物“散改集+集改散”,实施散货、件杂货、集装箱等各种形态的货物发运与到达;通过集成“散改集+集改散+铁公水多式联运”全要素打造磷矿全程物流链,与供应链上下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支柱货源基本持续稳定。
以多式联运为突破口,着力打破传统运输方式壁垒,水富港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云南以政策引领推动运输结构深度调整,出台《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培育具备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能力的标杆企业,构建起以昆明国家综合货运枢纽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快推进昆明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完善货运枢纽布局。
今年4月,云南首趟多式联运“一单制”班列开行,满载饲料级磷酸氢钙的集装箱货物列车从王家营西站开出,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驶向钦州港东站,随后经钦州港下水搭乘海运班轮抵达营口港。
“一单制”班列的开行,获得了上下游企业的广泛认可。“只需在铁路95306平台申请一单制铁水联运全程物流办理业务,即可完成全程运输,真正实现铁海联运无缝衔接,运输时间还较之前缩短3天左右。”“通过95306平台,我们还可以对货物进行实时全程追踪,随时掌握货物运输动态。”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此外,我省通过持续深化水富港水铁多式联运等国家示范工程创建,以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为抓手,支持引导鼓励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公转铁”“公转水”。2025年,水富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26.75万吨、集装箱作业量20078标箱,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物流节点。
释放政策红利 企业“轻装快跑”
中老铁路上,“澜湄·云南号”国际货运列车满载着云南的时鲜果蔬,3.5天就可直达曼谷市场。
截至目前,这趟“钢铁驼队”已累计开行26列,服务中老泰三国客户21家,蔬果品类达17种,总运输量突破1200吨,货值接近600万元。
云南腾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澜湄·云南号”国际货运列车全程采用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运输,企业可以实现门对门发货,门对门提货,客户成本节省30%,效率提升40%,实现了一单到底、一箱直达、一站式服务。
多式联运的深度实践,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的双重利好。云南腾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探索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大力优化运输结构,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目前,运输品类已涵盖磷矿石、橡胶、食糖等多个品类。同时,大宗货物在腾俊陆港场站通过“散改集”的方式,实现50%集装化,全程集装箱绿色运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仅为重载汽车的七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行车安全隐患,极大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一系列跨境物流通道加快畅通,也使得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我省成功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试运行及中越、中老泰、中老柬公路跨境直达运输活动,进一步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便利化。通过开行中老泰多式联运“一单制”国际货运列车“澜湄·云南号”,形成“中老铁路+保税”新模式,货运成本每柜降低4000元。
在惠企政策方面,云南打出“差异化收费+绿色通道+新能源优惠”组合拳,2025年一季度,全省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减免车辆通行费10.86亿元,收费公路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免费政策减免车辆通行费3.5亿元,对新能源货车实施通行费优惠政策减免车辆通行费388.57万元。昆明海关进一步优化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查验管理模式,中老泰口岸通关时间仅需1小时,每辆车节约成本约3000元。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市场主体注入信心。”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随着运输结构的持续优化与多式联运体系的完善,云南正加速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升级。未来,省交通运输厅将聚焦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民营企业营造更优发展环境,助力云南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记者 李承韩)
责任编辑:孙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