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五一”长假,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共迎来30多万客流,日均营业额超50万元。5月21日,记者走进这座由“矿坑伤疤”蝶变而来的“城市会客厅”。远方的浮山岭藏匿云中若隐若现,近处的好心湖碧波叠翠涟漪荡漾,水边的三角梅迎风怒放,不时有三两条鱼儿巡游岸旁,好一派粤西地区“小得盈满”的迷人风光。
广东茂名,南方油城,闻名遐迩,如今,因生态修复的奇迹而备受瞩目。
1954年,新中国石油工业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广东茂名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石头——油页岩,经勘测,当地藏有50亿吨油页岩,足够开采100年。1958年,几万名建设者从全国各地奔赴茂名。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开启了“挖矿取宝炼石油”的宏伟篇章。1962年,露天矿正式投产,30年间,共开采1.02亿吨油页岩,提炼出292万吨页岩油,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岁月的洗礼也带来了沉重的代价。露天矿的开采留下了巨大的矿坑,周边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工业垃圾堆积如山,洗矿废水横流,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2013年12月,茂名市委、市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接收露天矿,坚决关闭矿区及周边11家污染企业,开展生态修复、还绿于民。
“我们干了5件事,引水、种树、建馆、修路和兴业。”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管理处主任唐昊成告诉记者,先将高州水库的清水引入矿坑,形成东西长6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最深处100米的巨大湖泊——好心湖。同时,换土种树,现有8000多亩的树木扎根于此,绿意盎然。并将露天矿的旧厂房改造成博物馆,保留历史记忆。40公里的环湖道路,把公园串联成一体。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和老城区改造,实现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就职于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杨伟文是土生土长的茂名人,“以前,大家都不会来这片玩。现在,坐小火车跑一圈22公里才20元钱,小飞机198元起,来露营的、拍婚纱照的数不胜数”。
继2023年获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之后,去年,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又获“国家工业遗产”等;当下,正积极申报3A级旅游景区。
茂名市茂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致力于将工业遗产与生态旅游景区相结合。通过特色集市、主题酒店,举办半马等赛事活动,让工业遗产“潮”起来、“活”起来、“旺”起来,助力乡村振兴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度融合。
原标题:《绿美茂名:“矿坑伤疤”蝶变“城市会客厅”》
栏目主编:范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