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粽叶飘香,端午将至。为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吴地端午习俗的独特魅力,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将“北韵南风•运河端阳”——2025吴地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之一的“品阅端午”非遗课堂送进了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让非遗技艺在校园里焕发新的生机。
5月22日下午,新苏师范附小守朴园内翰墨飘香、美食诱人。在沧浪街道的统筹组织下,苏州城市学院康养产业学院负责人张宇教授、艺术与创意设计学院程承教授,与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成(苏帮菜、苏式汤面)、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方伟锋(乌米饭),以及苏扇制作老师汤余霞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为新苏师范附小的三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端午习俗课。
本次活动将苏州城市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和《非遗手作》创造性地融入小学课堂中。课堂围绕吴地端午习俗的核心——饮食文化和手工艺技艺展开。张宇教授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苏州地区独特的饮食特点,特别是“食五黄”、吃粽子等习俗的文化内涵。
活动的互动环节更是精彩纷呈。“舌尖上的端午”体验区人气十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方伟锋现场展示乌米饭的制作技艺,并带来了与城市学院共同创新开发的、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乌米冰激凌进行品尝,让大家在创新口味中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汪成大师则指导孩子们体验苏式糕点制作,特别是绿豆糕等传统茶点,让孩子们亲手感知苏式糕点的细腻与精致。值得一提的是,新苏师范附小所在的区域拥有遗址文化公园和丰仓等文化地标,与本次活动讲述的端午饮食、农耕文化等主题高度契合,为孩子们提供了更深厚的文化语境。
在“指尖上的雅韵”区域,程承教授介绍了苏扇作为“苏工苏作”代表的艺术价值。苏扇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军、吴汐然及苏扇制作老师汤余霞现场演示了苏扇的制作工序,并指导孩子们进行苏扇制作技艺体验,特别是尝试在扇面上描绘与“苏味非遗技艺”相关的图案或文字,将饮食文化与传统手工艺巧妙结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端午味道扇”。
沧浪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高质量的政校合作模式,将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宝贵经验引入小学课堂,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苏州本地的非遗和技艺。未来,街道将继续深化与高校、中小学的联动,探索更多样的非遗传承模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