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颐养,是摆在每个城市面前的必答题。为全面提升青岛市养老服务力量,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日前,由青岛市民政局主办、青岛市慈善总会支持、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承办的青岛市优质养老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在上海举办。50名青岛养老机构负责人齐聚浦江之滨,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观摩+交流研讨”的多元模式,学习借鉴上海市养老服务工作先进经验做法,为青岛养老行业注入新动能,搭建起沪青两地养老服务经验互通的桥梁。
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青岛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达238万,占总人口比重达23.8% 。为积极应对这一趋势,青岛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扶持政策,从土地供应、资金补贴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致力于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政策引导下,青岛的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数量达到300家,建成投用134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300余处村(社区)养老服务站,15分钟养老服务圈已基本形成。
“虽然青岛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海等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青岛养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青岛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五天的培训课程丰富多样,包括宏观政策解读和养老服务的理论知识学习,涵盖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养老服务创新模式、养老团队建设等内容,邀请了上海养老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者进行授课,为学员们带来了前沿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实地考察环节,院长们集体“取经”,先后走访了6家养老机构和3家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与当地机构负责人就服务模式创新、智慧养老应用、医养结合实践、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此次培训,聚焦养老服务品质提升与创新发展,与青岛在养老领域的实践探索不谋而合。近年来,青岛对标先进城市经验,积极落实《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推动养老服务精细化、智慧化发展,同步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以嵌入式社区养老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多元参与,在社区增设助餐点等设施。此外,青岛还依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等三甲医院,在养老机构内设立护理站、康复中心,试点“家庭病床”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诊疗。同时,制定《青岛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实施养老机构固本强基行动、居家社区扩围增效行动、医养康养提质赋能行动等“七大行动”,推动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养老事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我们要以此培训为契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青岛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青岛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鹤航)
编辑: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