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通讯员 刘友琼
碧水蜿蜒,群峰叠翠。在长沙市高坪镇美丽宜居村庄片区,千年文脉与山水灵气交融共生:有着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浏阳黑山羊畅饮源头清泉,夏布非遗在织机经纬间焕发新生,由供销社建筑改造而成的乡村美术馆,每年吸引万名学子写生,小溪河生态景观廊道串联起两岸文化和山水资源,在白羊山风景区观赏独特的岩石风貌,在白羊山·洗心小院的禅意庭院看云卷云舒……
片区位于浏阳市高坪镇,是浏阳河上游最富诗意的河段,更是文化与生态交融的秀美画廊,通过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擘画着“生态筑基、文化铸魂、产业富民”的振兴画卷。
生态为基,产业赋能
“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双江口文化公园环形文化墙上的这句诗,常被人用来形容“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作为浏阳河源头,这片8400平方米的滨水空间,将“清浏屋场”、沿河游步道、廉政文化围栏、烈士诗墙、浏阳河诗墙、玻璃亲水平台、浏阳河文化广场等场景串联, 以多元化形式展示了浏阳“一条河、一首歌、一座城”的文化底蕴。
不远处,南车湾湿地科普园经过保护性开发,已建成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过河碇步桥等配套设施,5000平方米的天然沙洲与曲径通幽的丛竹小径,让“玩知赏食憩”一站式度假成为现实,其更成功跻身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创建名录。
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在这里也实现了完美融合。谢家洲美丽庄园通过670余亩良田整治行动,将60亩藠头田打造成为“致富田”,每亩年收入突破万元,更引入浏阳新翰高中“新阳研学营”研学基地,让田园变成课堂。
“湖南黑山羊在浏阳,浏阳黑山羊在高坪”,当地草木丰茂、养羊历史悠久,黑山羊饮浏河源头之水、食天然野生牧草,肉质鲜美、脂肪率低,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如今,全镇70余户村民参与养殖,年产值超800万元。同时,当地有50余家优质农庄创新传统美食,研发了粉丝烩仔羊、锅仔沸腾黄金鱼、大片牛肉、土炉炖土鸭等多项菜品,更以“品浏阳黑山羊、游醉美南车湾”文化旅游季主题活动、南车湾音乐节等系列文旅节会,全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参与山野寻味和游玩之旅。
文化铸魂,艺术点睛
沿河而上,在以原杨潭供销社旧建筑为基础改建的段江华乡村美术馆里,各类艺术交流、教学、展览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目前已形成“公司运营+村集体经济基建+农户服务”的艺术乡村运营新模式。
双江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开馆以来,这里已举办油画展览、艺术写生季、乡村艺术公开课等活动百余场,吸引超万名学子执笔描摹乡野,更建成双江口、谢家小院等五大写生接待点,日均接待300人次,也带动不少户农户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共享文旅红利。
艺术赋能的涟漪,正从美术馆扩散至整个片区。在浏阳市夏布文化展示中心,游客可跟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手织造夏布,看经纬线在木织机上交织成千年匠心;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长进把村里几十户会织布的村民组织起来,结合市场需求,在家居服饰、工艺品、艺术品等领域研发出400多种夏布衍生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一年产值达三四百万元。
用艺术点亮乡野,用文化滋养产业,如今,这片浏阳河畔的诗意栖居地,将每一处风景都化作“望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地标,静候每一位都市追梦人在此邂逅心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