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导言: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以“工美中华,向品而兴”为主题,“品”字,既指工艺美术产品需具备的艺术品质与文化内涵,也指通过品牌化建设提升行业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磁州窑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强化传统工艺保护与非遗传承人培养,结合现代技术提升产品工艺与设计水平;同时以展览、比赛等平台为载体,深化文化开发,打造研学、旅游、电商运营一体化,推动磁州窑文化与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5月30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2025CACE)将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启幕。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风向标”,本届博览会迎来一位特殊的“新人”——来自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磁州窑代表企业“大家陶艺有限责任公司”,将携梅瓶、瓷枕、茶具等百余件经典与创新之作首度亮相,以沉浸式的宋韵展台,讲述磁州窑“守古韵、开新篇”的工美故事。
千年窑火:
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磁州窑,世界最大的民窑体系,中国艺术陶瓷的起源。它肇始于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鼎盛于宋金元明,至今窑火不断。磁州窑以白地黑绘技法开创文人水墨瓷画先河,诗书画印与陶瓷的完美融合,将中国陶瓷画艺术推向了巅峰。磁州窑白地黑绘、红绿彩(又称金五彩)是中国彩绘瓷之鼻祖,对后世青花、五彩瓷的发展影响深远。磁州窑的装饰技法蔚为大观,为世界陶瓷装饰技法之冠。从婴戏纹的市井烟火到龙纹的皇家气象,从红绿彩的绚烂到白地黑绘的留白哲学,磁州窑不仅是陶瓷艺术的巅峰,更是一部涵盖政治、军事、文学、民俗等领域的“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全书”。美、英、法、德、日等30余家世界顶级博物馆珍藏的磁州窑精品,印证着它的全球影响力。
本届博览会,磁州窑展台设计以“雅致、简约、自然、含蓄”的宋代美学为内核,素色空间以“留白”烘托瓷器的黑白张力,粗犷胎体与细腻笔触对话,复现宋代水墨意境;婴戏纹瓷枕、杂剧纹梅瓶重构市井场景,观众可触摸器物感受宋人“雅俗共赏”的生活哲学;互动区更打破“只可远观”的传统,让茶器、瓷枕回归使用场景,体验宋人风雅。
科技赋能:
当古瓷枕遇见现代养生
在磁州窑传统工艺的传承中,需在“守艺”与“破界”间构建动态平衡。既要建立“活态化”保护机制,守护传承磁州窑传统技艺;又要敢于突破,将现代设计融入瓷器,为瓷器注入新的生命力。例如磁州窑的紫金茶道系列,既坚守传统工艺内核——全手工拉坯而成;又融入创新设计:以太行山优质瓷土与西藏观音神山之土入泥,釉质丰厚温润,精华内敛,禅意浓浓。
磁州窑的创新不止于美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磁州窑艺术馆馆长——安际衡,始终践行“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理念,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糅合创新,研发出符合时代发展和大众需求的文化产品。他带领团队经过数十年对瓷枕潜心研究,将古法汉方与氛香疗法融入瓷枕,通过药枕互动唤醒经络,让传统器物成为健康生活载体。瓷枕为凹形双峰结构,结合人体工程力学防落枕设计,枕内暗藏药仓,可置入云南白药特制四季养生药包。与高校、药企的合作正推动磁州窑从“非遗符号”升级为“养生潮品”,精准契合Z世代“为体验付费”的消费观。
向“品”而兴:
从民窑到国际品牌的跃迁
本届博览会以“工美中华,向品而兴”为主题,“品”字,既指工艺美术产品需具备的艺术品质与文化内涵,也指通过品牌化建设提升行业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磁州窑将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强化传统工艺保护与非遗传承人培养,结合现代技术提升产品工艺与设计水平;同时以展览、比赛等平台为载体,深化文化开发,打造研学、旅游、电商运营一体化,推动磁州窑文化与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本届博览会上将展出的祥龙纹瓶,原件收藏于日本神户白鹤美术馆。作品深植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龙的威严与灵动巧妙融入瓶身设计。瓶肩与瓶底以菊花瓣纹覆盖支撑,夔龙目圆齿尖,须发飘逸,前胸昂然挺进,龙爪挥舞刚健有力,尽显威严华丽之姿。
从8000年前磁山文化走来的磁州窑,正以“守艺破界”的姿态,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书写新章。这场首秀,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传统如何活在当下”的生动对话。5月30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且看千年窑火如何点亮未来。
文|记者 王薛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