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金融助力下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年颗粒硅项目进展顺利。
初夏时节,兴安盟科右中旗时代荒山绿化造林有限公司在金融精准“滴灌”下,成功启动7350亩荒山绿化工程。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的科尔沁右翼中旗,曾是科尔沁沙地治理的重点区域。兴安盟科右中旗时代荒山绿化造林有限公司已累计在当地完成近1万亩沙地治理。然而,造林行业“前期投入大、见效周期长”,让这家小微企业面临“青黄不接”的资金困局。
今年春季造林季,眼看新培育的20万株松树容器苗需要移栽,1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又即将到期,企业负责人白达林台急得整宿睡不着觉。中国建设银行科尔沁右翼中旗支行客户经理了解到该企业经营状况后,仅用5分钟就通过“建行惠懂你”线上平台成功办理90万元续贷,切实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抓金融就是抓发展,金融活则企业兴。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要组织开展包括“助企行动”在内的“六个行动”。“在银行放贷、政府招标中对民企国企一视同仁”,针对“助企行动”要求,内蒙古相关部门密集出台多项创新举措,为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四梁八柱”。
今年3月10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内蒙古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宽信用政策 推动金融支持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风险分担 更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项政策旨在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将更多信贷资金释放到实体经济中,探索对民营经济主体银担合作贷款由盟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鼎新担保、合作银行机构按照442比例进行风险分担。
今年3月26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科技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突围”工程的意见》,强调对科技型企业给予财政奖补,推动建设科技金融专业机构,形成财政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合力。
今年3月28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财政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金融机构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先后制定《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内蒙古建设的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今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从国家层面积极回应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关切。
乌海银行为海易通银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提供信贷资金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政策助力,内蒙古多部门合力攻坚,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行稳致远。
自去年10月15日,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内蒙古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以“两张清单”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通过迅速建机制、双向递单子、开展大走访、强化督导调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功能。
从今年2月25日起,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内增设了外贸板块、科创板块,将所有民营企业纳入小微融资协调机制范围。民营板块方面,内蒙古发展改革委梳理形成第一批69家自治区、盟市两级重点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清单,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采取主办行负责,“红黄绿灯”标识,每半月反馈的工作制度推动落实。
“红黄绿灯”标识,是指对符合授信条件的企业,标为“绿灯”,银行机构要在15日内完成授信审批及贷款发放;对于缺少土地、环保等要素保障的企业,标为“黄灯”,内蒙古发展改革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帮办、代办手段加快办理,尽快实现“黄转绿”“绿转投”;对帮办后仍无法达到授信标准的企业,标为“红灯”,银行机构要向企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截至5月15日,我们累计走访企业197.72万户,已有20.85万户企业纳入‘推荐清单’,获得授信企业16.92万户,累计授信1662.62亿元,获得贷款企业15.4万户,贷款金额1322.54亿元,其中44.49%为信用贷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内蒙古持续完善“白名单”推送机制。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配合内蒙古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信厅等行业主管部门,筛选优质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向金融机构推送。截至目前,已累计推送企业946家、项目3774个,融资需求累计775.36亿元。
“我们还组建了金融服务团队,联合农牧厅推广‘金融副村长’模式,目前全区12个盟市的103个旗县共聘任‘金融副村长’11300名,实现行政村选聘全覆盖。同时,会同科技厅以科技金融为突破口,建设专业金融顾问队伍,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融资指导等金融服务。目前,已组建由94位金融顾问组成的服务团队,累计走访企业370余户,帮助企业解决10大类31项难题。”自治区党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以来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累计为内蒙古兰格格乳业有限公司放款6000万元。图为兰格格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包装作业。
为解决企业“信息差”问题,2024年12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
内蒙古自治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是内蒙古“信易贷”平台整合个体“蒙信贷”和“蒙享+”以及内蒙古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后上线的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省级信用融资服务平台。平台汇总归集14类37项企业信息,开发小微企业专属信用融资产品,全区银行在平台发布信贷产品3493个。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企业达48.9万家,入驻金融机构2936家,累计发放贷款934.22亿元。
“我们企业一直因为没有合适的抵押品,融资难度大。听银行工作人员说现在资金流信息也可以作为贷款依据,我们线上授权银行就能查到公司相关账户的资金流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申请的250万元流动资金信用贷款真的批下来了,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日前,内蒙古一机集团神鹿焊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为解决企业“抵押少”的问题,今年3月内蒙古设立1亿元信用融资风险分担资金,切实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抵押少、担保不足的困难,帮助企业便捷、高效、低成本获得金融支持。
“当民营中小微企业贷款出现损失时,分担资金承担贷款本金损失的比例为10%,不足部分由合作银行承担。截至目前,风险分担资金提供的预期风险损失保障覆盖了1.88万笔、87亿元民营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全区金融机构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放贷条件和利率水平上对国有、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积极落实助力民营经济发展25条,深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投放力度,逐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聚焦新型储能领域发展,积极推动当地农业银行开通绿色贷款项目审批专属通道,以“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投放”的高效服务,为阿巴嘎旗150MW/300MWh共享式储能站项目授信2.55亿元,及时为项目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当地金融机构已累计为该项目投放贷款1.53亿元。
“截至2025年3月末,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920.1亿元,同比增长6.6%。”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系列政策叠加、金融精准滴灌,内蒙古民营企业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本组照片均由被访单位提供)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