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你莫忙到走,我给你拿两瓶酒……”5月23日上午,汉中南郑法院青树法庭通过上门走访调解,让一对失联四年的老友解开误会,这场因十万元借款引发的纠纷,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不仅达成还款协议,被告还向原告送上礼物,重拾三十载兄弟情。
黄某与林某是相识三十余年的老友,2017年,因林某家中急需用钱,便向黄某借款十万元,同时约定了用款期限。刚开始俩人还能一起喝茶下棋,随着还款时间临近,林某却逐渐失去联系,黄某无奈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院寻找到林某问问他的近况。
案件进入委托调解程序后,调解员发现诉状没有林某电话,户籍地址也无人在家,为查明情况,办案团队与调解员主动上门走访,辗转联系到村干部后得知,林某近年来为给老伴治病已家徒四壁,老伴年初也已离世,为谋生计更换了住址和电话。“老林,你家出这么大事都不给说,早知道我都不会催这么急了”,“当年你借钱救我急难,我再难也要想办法还……”面对昔日好友,老林哽咽着吐露心声。在法官的引导下,双方很快达成调解协议,并更新了彼此的电话号码,签完调解笔录后,老林突然跑进屋里提出两瓶酒非要塞给老黄,出现了文章开头的暖心一幕……这场跨越四年的误会,最终在司法的温情中画上了温暖的句号。
上门调解迈出去的是司法为民的坚实脚步,带回来的是群众对司法的信任与认可。本案中,法官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深挖矛盾背后的情感密码,让司法成为修复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在基层治理中,这种“以诚化纠,以情止讼”的生动实践,或许比判决结果更有价值——它不仅化解了纠纷,更守护了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信任与温情。
作者:张鸣蕊
编辑:侯宜均
责编:翟力强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