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荔枝新闻
文/易之
(作者易之,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常买菜,大家肯定希望菜场离家越近越好,尤其是老年人。不过,最近有一批拉着小推车、拿着帆布袋的上海阿姨爷叔们,特地坐着长途大巴车跨省到江苏南通去买菜,往返里程约260公里。
49元来回南通“买菜+旅游”。图/新闻坊跨省买菜,这买菜的动静实在够大,也足够吸引眼球。据了解,他们乘坐的大巴车,是强生交运巴士特别定制的“采购专线”,今年4月11日首发,从上海长途客运南站直达南通,来回票价49块,车上还有导游全程讲解。
他们从上海到南通的这趟旅程,也不只是买菜,行程除了去沪蔬通农贸市场(南通及长三角地区的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之外,也会安排附近的景点,带大家去逛一逛,散散心。既是菜篮子、又是后花园,既能休闲、还能社交,也难怪受到不少老年人的喜爱。
这种新型消费模式打破了传统认知。人们常认为年轻人才是创造新消费的主要动力,其实老年人也是。仔细想想,这种跨省买菜到底算一种什么服务呢?市场促销?短途旅游?可以说都是也都不是,它就是这么巧妙结合的“异类”,但又不得不说,确实很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人才有这样的时间和兴趣,专程前往买菜,顺便简单游玩。这不太符合传统印象里的旅游——旅游当然要做攻略、好好玩、深度体验,买东西的话怎么能是买菜,最起码也得是土特产。
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切又都合理,他们不太在意传统旅行的仪式感:自己的精力更适合轻度旅游,自己的日常又和柴米油盐相伴,那么两者自然可以结合。在这个意义上,老年人重新定义了“文旅”。
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出现类似细分服务也是必然。今年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公开发布,其中就提到“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丰富养老服务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此前,各地纷纷推出银发旅游专列,一车直达、多景点串联、沿途慢游的特点,获得了不少老年人的喜爱。这也说明,围绕老年人的各种产品、服务,本身就是有其自身特点的,也大有深度探索的空间。
而对于不少行业来说,这或许也是可贵的转型机遇。去年12月份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可见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近年来,长途客运受到高铁冲击,客流明显下滑,而传统客运公司把市民生活融入到客运行业的转型当中,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跨省买菜不仅是客运行业转型的生动样本,更揭示了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密码:银发经济不是简单的“适老化改造”,而是要用创新思维重构服务场景,让买菜也能成为“诗与远方”。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创新服务和产品涌现,期待更多企业在“夕阳人群”里找到“朝阳产业”的无限可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上一篇:汇得科技新增“昨日连板”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