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建利
黑框眼镜下的双眼炯炯闪亮,自信微笑着嘴角微微上扬,青春的气息洋溢眉间。
孙汝剑,这位2019年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制造院工作的小伙子,成为国家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参加工作十余年,他将青春绽放在航空武器装备结构与材料激光冲击强化抗疲劳制造技术研究工作中,曾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孙汝剑现在是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室主任、分工会主席、党小组组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获得了院‘卓越团队’和‘先锋团队’称号。他就像一道光,照亮和带领我们勇敢前行。”这是孙汝剑的队友们对他的认可和评价。
搞科研就要创新
“科研就是一场马拉松,我和队友们需要耐心,不断超越,坚持创新。”谈到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孙汝剑这样说。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技术室主任,孙汝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重点实验室基金、院基金等科研项目共计10余项。
在激光冲击微观强化机理、激光冲击强化疲劳增寿及寿命预测、新型激光冲击复合强化方法等方面取得科研进展;在激光冲击强化的抗磨损、抗腐蚀性能研究上,积累了大量前期基础数据;在新型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开发上,原创性地提出了基于纳秒/飞秒复合的新型强化方法、探索了无吸收层激光冲击强化方法、激光增材/激光冲击复合工艺等。此外,他积
极投身院高质量发展,参编中央企业未来产业激光制造专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8篇,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国防专利29项,担任《材料工程》《航空材料学报》《金属加工》等学术期刊青年编委。
是光就要闪亮
在孙汝剑心里,“航空报国 航空强国”是他坚定的职业理想。在党小组组长岗位上,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党支部开展工作,做好小组党员的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热心帮助同事们排忧解难。
“你别着急,安心休养身体,工作上的事情交给我处理。”队友因为生病不能到岗,孙汝剑就主动帮他处理好工作。“你今天早点儿回家吧,家里孩子生病等着你回去,我今天可以加班。”“这个工作大家都抽不开身,我来负责吧。”面对紧张的任务,孙汝剑总是冲在前面。
孙汝剑就是这样,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同事,用自己的热情营造着愉悦的工作氛围。开展团支部各项活动,他执笔《新时代航空青年价值观塑造》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代表集团公司在中央团校主办的青年突击队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交流发言,参加集团首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示范培训班,宣讲航空强国精神。他还先后担任单位的兼职安全员、消防环保员、疫情防控员,全面协助科室做好安全生产以及日常运行管理工作,起草编制了外派分场所人员管理细则、学术会议参会管理制度、青年突击队管理办法等,单位和同事们开展工作更加顺畅。
孙汝剑像一盏灯,努力散发光和热。
做型号就要担责
作为一名型号攻关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孙汝剑深知,科研成果应用到型号上,才是最终的成功。
激光冲击强化型号攻关任务是他负责的重点项目,在相同的时间里,需要完成的任务量是平时的3倍之多。
孙汝剑和队友们,每天反复研究试验、调整参数、查阅资料,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大家相互帮助,终于攻破一个个难题。他还积极从型号生产中找寻产能提升的突破口,优化激光冲击强化生产流程,从工程应用中发掘科学问题,针对强化过程中铝箔胶带破损影响强化效率问题,创新性地利用新的配合方法,优化了激光光斑布置与路径,解决了梁类零件孔面强化的铝箔胶带破损影响强化质量的问题,为型号生产降本增效贡献实用技术,相关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这是孙汝剑从事科研工作的感悟。他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很好,对我来说,能和队友们一起做科研,就是我这辈子最想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