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悦勤
苏州城西大运河畔,千年古镇苏州高新区浒墅关民营经济活力十足。
5月7日,苏州百胜动力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启用总投资3.68亿元的新总部,并揭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月3日,梓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业,集成16条国际前沿智能产线和行业超标准设备,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
……
这些活跃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赛道上的民营企业,构成了这座千年古镇的产业“筋骨”。截至2024年,浒墅关规上民营工业企业184家,占辖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0.22%,2024年产值贡献达261.87亿元。
迈进新征程,浒墅关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转型升级,源源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护航科技创新
在苏州博志金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洁净车间内,一台台由企业自主研发的镀膜设备24小时运转。高能等离子体“轰”出金属离子,以纳米级精度附着在陶瓷表面,“雕琢”出仅有头发丝五十分之一细的金属电路。
“我们自主研发了‘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破解困扰业界多年的陶瓷与金属结合难题,生产的芯片封装载板性能比肩国际巨头,但价格却比国外同类产品低30%。”董事长潘远志介绍,企业在苏州、南通两地建有超1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拥有专利集群60多项,月产陶瓷载板5亿颗,其半导体封装材料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5G基站等场景,成为相关领域头部企业供应商。
能在挑战与危机中屹立不倒的,往往都是深耕创新的企业。面对智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成立于2003年的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势而为加速创新,实现车载玻璃核心生产设备国产化替代;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深耕电致变色产品领域,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大面积曲面电致变色(EC)产品量产的企业……这些民营企业正是靠着过硬的创新实力,在各自细分赛道上闯出了一片天地。
全力为民营企业扫除创新路上的障碍,浒墅关当前正不断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民企搭建人才引进、技术合作桥梁。
高校院所是人才的孵化器。浒墅关为企业、高校与人才牵线搭桥,建立各级博士后工作站17家,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3人,先后建设苏州市产研院研究所3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100家,获批“中阿G60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参访基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引领智造之路
当前,浒墅关正积极引领辖区民营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苏州瑞玛精密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来到企业的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精密部件智能制造车间,只见智能设备有序运作。
“车间已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设备就像训练有素的‘工人’,精准抓取、加工精密零部件,运转高效,误差也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瑞玛精密董事长、总经理陈晓敏说,瑞玛精密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实现员工端、制造端、产品端、营销端全面互通,让信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实现无缝对接。
在苏州可米可酷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同样可以看到智能化的生产场景。“我们研发了液氮冷冻智慧生产线和品控系统,实现冰淇淋全生产流程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化管理和智能检测,节省时间成本45%,平均每条产线每天节约用电3000千瓦时。”企业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项欣介绍,企业在无蔗糖冰淇淋市场占有主要份额,2024年实现工业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43.04%。
截至目前,浒墅关已建成各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36个,其中省级智能工厂1个,省级互联网发展示范工厂1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3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1个。近3年,浒墅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2家增至9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1家增至17家。
培育产业生态
最近,浒墅关经开区经发局企业服务科工作人员孙斌杰有了一个新身份——阳山组团经济服务网格员。
“阳山组团内有近两百家企业,我的工作就是服务好这些企业。”孙斌杰说,经济服务网格员就像桥梁,一方面要通过走访、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诉求,收集意见建议;另一方面还要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掌握最新政策动态,筛选出适合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大礼包”,分类打包、靶向送达。
当前,浒墅关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擦亮营商环境品牌,赋能民营经济发展。推出“当当服务”品牌,提供“管家+保姆”式量身定制服务,进一步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打造“叮叮服务”品牌,通过“定人服务、专属定制、定期回访”,构建从前道审批到后续服务的全生命链企业服务体系;推出“午间不打烊”服务,实现工作日全天政务办事“无缝”对接;打造苏州高新区首家政务咖啡品牌,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目前,通过“政企咖啡时”等政务服务平台,浒墅关已举办多肽类行业、五大商超、质量赋能等多场企业沙龙,解决“智能工厂”项目申报等一批难题。
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让企业深有感触。“在动物疫苗细分领域,浒墅关深耕已久、渗透很深,且自上而下都非常懂行,特别在产业资源与配套上让我们很踏实、放心。”苏州艾益动物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璐楠说,企业用脚投下“信任票”,已在浒墅关建设5.8万平方米的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预计今年投用,满产情况下可年产上亿剂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