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范昕怡
5月16日,在如火如荼进行的2025昆山国际咖啡产业展览会开外17公里处,建成启用不久的昆山德园会客厅同样热火朝天。
“吉祥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幸福歌儿唱起来,吉祥的幸福生活滋润着我……”四位来自云南省普洱市的拉祜族咖农,身着民族服饰,在《快乐拉祜》弹唱表演声里,见证了云南咖啡联合交易创新中心昆山展示中心的启用。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牵手”,不仅让云南咖啡香飘长三角,更开启了咖啡产业东西部区域协作的新篇章。
云南是中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产区,凭借全国98%的咖啡豆产量和五年出口量翻七倍的增长势能,已成为全球咖啡产业新极点。虽然昆山不种咖啡豆,但聚焦“从一颗咖啡生豆到一杯咖啡”的产业链发展思维,昆山在咖啡生豆贸易、平台交易、研发烘焙到品牌销售、设备制造等关键领域实现了产业链闭环,囊括全国60%的咖啡生豆烘焙量和全国60%以上的生豆进口量。
一边是“中国咖啡原乡”,一边是“国际咖啡产业之都”。这也就意味着,对咖啡豆种植地云南而言,昆山带来的不仅是订单,更是广阔的市场和产业链条的支撑;对昆山来说,云南的优质原料和特色文化,为咖啡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供了新支点。
“云南有很多优质的咖啡,这么多年来一直努力地对接、拓展市场。但让一个个企业进入市场单打独斗,其实是件比较困难的事。”负责联合交易创新中心运营的昆山中咖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舒洋坦言,自己是一个地道的云南人,此前在云南做了十多年的咖啡,深知打开市场的艰辛之处。
针对这样的情况,他便有了为云南咖啡建立市场端公共服务平台的想法,把云南更好的咖啡产品通过平台传导到市场上——这便是与昆山携手建立云南咖啡联合交易创新中心的初衷。
“这不仅是‘云品出滇’的一个新尝试,也能让更多人看到‘云南咖啡代表中国’!”舒洋补充说,选择昆山,是因为这里处于咖啡消费的核心区域。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在短短几年时间,昆山以惊人的速度建立了完备的咖啡产业链体系,而且昆山以及张浦镇对咖啡产业了解得很透彻,这种专业、高效推动联合交易创新中心加速落地。
诚如舒洋所说,从云南的种植端,到昆山的加工烘焙和市场端,两地在咖啡产业链上需求匹配,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发展模式,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记者梳理张浦镇与云南咖啡的这场“双向奔赴”发现,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云南咖啡联合交易创新中心就从揭牌到落地。而追根溯源,起于今年3月6日—8日张浦镇前往云南省昆明市、普洱市的一次考察。
其间,昆山市考察团前往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和普洱咖啡种植园等地,并专程与昆明市西山区政府座谈交流,了解西山咖啡产业发展情况、特色优势及未来规划,探索两地咖啡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协作路径。
昆明市西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振杰表示,云南的种植、生产和昆山的加工和销售优势嫁接起来,可以让产业链更加完整。从东西部协作、承接东部产业的角度考量,这对西部地区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和有益的探索。
先坐火车从普洱到西双版纳,然后坐飞机落地上海,再坐车到昆山。虽然从云南咖农许祐慈的口中得知,到昆山的旅途“颇为辗转”,但也难掩她第二次来到昆山的兴奋之情:“上一次到昆山,还是前年参加的咖啡展会。这一次到昆山,我不仅带来了拉祜族歌舞,见证了这个创新中心的启用,而且我自家的咖啡也在昆山咖啡展览会上展出了。”
许祐慈与她女儿一起在普洱市开了一家米古咖啡公司,从咖啡豆种植到加工烘焙、销售等环节全覆盖,干得颇有声色。许祐慈拿起身旁的挂耳咖啡,对记者介绍道,这款名叫“洒喜”的咖啡豆由厌氧日晒和水洗处理,呈现了坚果、巧克力和焦糖的风味。“昆山就是咖啡消费市场,这一次到昆山,就是想拓宽销售渠道,把市场打得更开。”她说。
和许祐慈的愿景相似,当天张浦举行的产业专场对接活动吸引了各地咖啡生豆商、供应商等齐聚一堂,共话合作机遇。与此同时,首批昌蒙国际、西山商投、馥淳咖啡、北京欧莫等9家咖啡产业链企业签约入驻。昆山国际咖啡与高端食品交易创新中心和红河中越咖啡(长三角)分拨中心揭牌,中国银行、苏州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及新宁物流(维权)分别与交易创新中心签署供应链金融与物流合作协议,构建起完整的产业支持体系。
随着中国咖啡市场不断升温,张浦镇紧扣消费新业态和时代脉搏,依托高端食品主导产业基础,推动咖啡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从而提升昆山咖啡产业影响力和附加值。
从这杯“东西协作”里孕育的咖啡,逐渐闻出“啡”比寻常的产业醇厚。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宏认为,云南咖啡和昆山咖啡都在各自的赛道上创新,提升竞争力。云南注重咖啡产品本身的创新,而昆山则是咖啡豆后端的加工和针对消费市场的创新。两者强强联合并在产业链上进行有效衔接,对咖啡产业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的确,资源、信息只有交流碰撞,才能迸发合作火花、形成良好效果。张浦镇党委书记王超表示,头顶昆山“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的光环,张浦在做深做透“一粒小麦到一片面包”“一个水果到一瓶果汁”“一滴牛奶到一片奶酪”产业链的同时,全面布局“一颗生豆到一杯咖啡”的“舌尖经济”,张浦也会一如既往以“放心靠‘浦’”的服务来为企业护航,力争把“食尚张浦”这篇文章写得更出彩、“食智名归”这张名片愈发擦亮。
在张浦镇,咖啡生豆从分拨、仓储、烘焙到品牌合作,正发生着不可估量的裂变。
上一篇:培育名优特产 夯实品牌强农
下一篇:嵩明发布旅居房源推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