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蓟州古城深藏着历史文脉,深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果说蓟州的历史是一篇美文,那么渔阳古街就是点睛之笔;如果说渔阳古街是一首壮丽的诗篇,那么独乐寺就是璀璨的诗眼。
1041年前,辽统和二年(984)独乐寺得以重修。两年后,翰林院学士刘成撰写了《重修独乐寺碑记》,史称“刘成碑”。刘成碑后来神秘地失踪了,但其主要内容被朱彝尊的《日下旧闻考》记录下来:“独乐寺不知建自何代,至辽时重修,有翰林院学士承旨刘成碑,统和四年孟夏立石。其文略曰:故尚父秦王请谈真大师入独乐寺修观音阁,以统和二年冬十月再建,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大阁一所,重塑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尚父秦王就是辽圣宗时期的重臣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他是渔阳玉田人,官至辽南京留守、西南面招讨使。辽统和元年(983)“赠尚父秦王韩匡嗣尚书令”。独乐寺就是地位显赫的韩匡嗣倡导重修的。
刘成碑虽然失踪了,但独乐寺的历史信息却被保留下来。特别是“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大阁一所,重塑十一面观音菩萨像”的记载,暗藏了独乐寺的密码:258111,这组数字就像独乐寺观音阁暗层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2是指独乐寺观音阁从外面看是两层,为木结构阁楼式建筑,中间还夹一个暗层;5是指独乐寺观音阁一层自东向西由6根巨大的柱子和横梁所构建,一共有5间;8是指一层内部南北共有8架梁柱,撑起阁内宽广的空间;1是指大阁一座,就是观音阁的整体建筑;11是指内塑像11面观音。独乐寺密码揭示了这座建筑的恢宏和精致,正如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对独乐寺所作的评价:“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独乐寺密码来自刘成碑,它的去向已经成为一个谜。朱彝尊《日下旧闻考》中对独乐寺刘成碑的记载,引用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智朴所著《盘山志》,但在朱彝尊校订的《盘山志》中并没有发现对刘成碑的记载,可能是他在校订时删去了。但无论如何,至少说明在清朝康熙年间这块碑还立在独乐寺院中。至乾隆年间,在描写蓟州的诗文中已经看不到刘成碑的踪影了,只是乾隆皇帝在他的《寄题独乐寺》一诗中有这样一句:“禅心远逐穿云磬,古迹空传没字碑”。这里的没字碑可能就是刘成碑,因为风化严重,字迹已经很模糊了。从此以后的文献中再无提到刘成碑。再者,清朝乾隆、光绪年间都曾维修过独乐寺,而且乾隆年间还在独乐寺东侧建起了行宫,有人怀疑是不是在两次维修的过程中,将已成为无字碑的刘成碑砌进了乾隆行宫,或是砌进了寺后的古井中。独乐寺密码已成千古之谜。(题图摄影:罗丹)
上一篇:锦缎生花 旗袍的环球漫游记
下一篇:以数字赋能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