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 赵晓阳)5月22日,第2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充满科技感的13号馆深圳主展馆与9号馆福田数字创意馆内,由深圳市华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上海绒音科技、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凤凰网深圳等机构共同研发的"AI+中华节庆文化"数字IP矩阵——"中华节令精灵"系列震撼亮相,以"科技对话传统"的创新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展区中央,五组融合国潮美学与AI交互技术的虚拟形象吸引海内外观众驻足:身着竹叶纹智能汉服的"端午宝粽"演绎龙舟竞渡的千年豪情,手持艾草团扇的"清明团崽"带观众穿越水墨江南,发间玉兔发饰闪烁的"中秋喜月"用全息投影再现拜月盛景,而憨态可掬的"春节福饺"正通过多语种语音系统向外国客商讲解年俗文化。每个形象均搭载情感识别系统,能根据观众表情实时调整互动内容,实现"千人千面"的文化体验。
"我们构建了超过800万条数据的中华节庆知识图谱。"项目总策划、华节文化CEO陆行根在发布会现场演示,当观众触摸"元宵圆宝"的AR灯谜装置,AI即刻分析用户文化背景,智能生成从基础习俗到深层次哲学内涵的阶梯式解说。据悉,该系列已接入区块链版权保护系统,未来将通过NFT数字藏品、元宇宙节庆场景等形态,打造可生长的文化IP生态。
展区特设"文化传播指挥中枢"大屏,实时呈现海外社交媒体的互动数据。项目组已与20国文化机构达成合作,"春节福饺"形象将登陆纽约时报广场新春庆典,AI驱动的多语种文化问答系统"节令通"即将在150个海外城市上线。
本届文博会期间,"中华节令精灵"将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正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王效杰教授所言:"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复现,更是通过AI技术构建起古今对话、中外共鸣的文化新叙事。"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图。主办方供图。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图。主办方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