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微博
5月20日,ST华西(维权)先后发布多条公告,令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黎仁超的危机浮出水面。
当日午间公告显示,公司于5月17日收到黎仁超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黎仁超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总裁等全部职务。晚间公告则披露,黎仁超已被留置和立案调查。ST华西还表示,黎仁超已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不承担亦不履行董事或高管职责。
二级市场上,ST华西股价两日连涨。截至5月22日收盘,ST华西每股报2.6元,涨幅1.17%,总市值30.7亿元。
前脚请辞后脚被查
截至目前,黎仁超被留置调查事项的具体情况尚未公布。但市场对上述公告的披露时间颇为关注。
对照来看,黎仁超的请辞行为发生于5月17日,而公司获悉留置及立案事项的日期是“近日”,并未作出具体说明。
5月21日,记者就“公告时间是否存在信息披露问题”等向ST华西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ST华西于5月19日紧急补选了董事长、总裁、非独立董事等人员。公告显示,黄有全接任ST华西董事长、总裁、公司第六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周宁被补选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两人均为ST华西老将。
履历显示,黄有全自2007年起在公司担任高层管理人员,熟悉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熟悉行业规则和发展情况,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截至目前,黄有全持有公司股票195.12万股。
周宁也在公司历练多年,2017年3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经济师。2025年4月起,她出任华西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有声音指出,迅速选出公司老将继任,或许是黎仁超“出事”后对ST华西的紧急公关与保护。而ST华西则表示,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董事会运作正常,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规范运作等产生重大影响。
“锅炉大王”风波不断
黎仁超现年61岁,是ST华西的创始人。
2004年,黎仁超与自然人赖红梅创办了ST华西(彼时名为“自贡东方锅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推动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ST华西主营业务包括装备制造、工程总包、投资营运三大板块,主要产品是高效节能锅炉、洁净燃煤电站锅炉等。在助推ST华西成为国内二梯队电站锅炉龙头企业的同时,黎仁超也收获了“锅炉大王”之称。
不过,真正让市场忌惮的地方在于,华西能源不止是锅炉制造,其对外投资很丰富,涉及37家公司,除了能源类外,金融投资领域的资产也不少。
资料显示,华西能源持股10%的金融机构多达6家,包括嫩江幸福村镇银行(18.73%)、黑河农村商业银行(18.73%)、自贡银行(15.73%),自贡华西东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89%)、自贡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13.64%)等,主要集中在四川和黑龙江地区。
然而,风光之余,等待黎仁超的是一次又一次危机。
2022年5月,ST华西披露称,黎仁超所持13.1%上市公司股份将被司法拍卖。拍卖原因是借款人未严格按照协议约定归还借款,质权人及融资银行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黎仁超在其中扮演的是担保人的角色,并非借款人,而ST华西部分股权则成为“牺牲品”。
自ST华西上市以来,黎仁超多次通过股权质押提供担保,其所持ST华西股权也陷入质押展期与解除、司法冻结与解冻的循环。2022年10月末,因司法拍卖被动减持等原因,黎仁超对ST华西的持股比例已降至13.07%。
2025年,黎仁超所持上市公司股权再度面临司法拍卖和冻结。截至目前,黎仁超对ST华西持股比例继续降至12.62%,尚有0.76%公司股份处于待拍卖状态,9.06%上市公司股份仍处于质押状态。
记者还注意到,仅3月20日,黎仁超合计持有的11.3%ST华西股份均被司法冻结。
另据媒体报道,黎仁超还曾卷入一起受贿案。2013年7月至2017年10月,原自贡银监分局局长、原四川银监局城商行监管处处长钟乾刚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索取自贡市商业银行(下称“自贡银行”)6名股东、董事的行贿款共计700万元。当时,黎仁超曾以借款等名义向钟乾刚多次行贿。
截至目前,ST华西仍为自贡银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73%。
尚陷多重困局
ST华西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伴随传统锅炉生意的下行,ST华西频频跨界,试图转型自救。2014年至2022年,ST华西先后入股多家银行、环保、新材料企业,同时新增贸易和进出口业务,甚至一度想在无人驾驶领域分得一杯羹。
但随之而来的是业绩面的持续下行。尤其是2020年至2024年,ST华西陷入持续亏损,5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24.46亿元。
连亏五年,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从2011年的61.23%上升至2024年的96.43%。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ST华西账面资金仅剩1.84亿元,短期借款为0.3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上涨159.06%至12.69亿元。
尽管如此,ST华西却多次在业绩预告中“开香槟”,而后被“打脸”。由于业绩预告与年度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ST华西及相关负责人还曾多次被监管部门予以处罚。
仅以2024年为例,ST华西在业绩预告中表示,由于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加、产能利用有效提升等,公司预计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3500万元。
然而三个月后,ST华西先是宣布延迟披露年报,然后又突然修正上述业绩预告,将去年归母净利润改为亏损3.81亿元。ST华西解释称,一方面,公司2025年1月24日披露业绩预告时,未就有关事项与会计师进行预沟通;另一方面,公司对减值准备需要进行了重大调整。
在最终发布的2024年年报中,ST华西净亏损继续修正为3.48亿元。
与此同时,由于无法核实预付3409.73万元电厂闲置物资采购款的必要性、支付东部新城PPP项目工程款1862.38万元的真实性等情况,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ST华西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此外,公司独立董事谢兴隆也表示,“本人对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不能保证,对公司2024年度报告相关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能保证。”
受上述消息影响,公司股票于4月30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华西能源”变更为“ST华西”,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由10%变为5%。
ST华西则在最新公告中表示,目前针对《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有关缺陷事项,公司正积极逐个进行整改,争取尽早申请撤销公司股票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