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石雨昕 每经编辑|陈旭
每经北京5月22日电(记者石雨昕)5月22日,第四届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以“碳路绿融·聚势破局:气候投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
研讨会现场 每经记者 石雨昕 摄在主旨演讲环节,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高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事关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中国政府从世界人民和本国人民的长远福祉出发,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注意到,根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数据,2025年4月是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4月,当月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1摄氏度,仅次于2024年4月。而据2015年的《巴黎协定》,各国同意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不高于工业化前水平2摄氏度的范围内,理想情况下为1.5摄氏度。
“今年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的里程碑时刻,《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当前全球温控形势依然严峻。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清洁技术领域展现出强劲行动力,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参与者。从履约成效看,中国也正通过实际行动兑现承诺。”智利前环境部长、 全球甲烷中心首席执行官马塞洛·梅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能源转型来看,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增量的六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60%,这些技术正在进入全球市场并惠及全球。比如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引入近3000辆中国电动公交,单辆车成本仅为传统柴油车的一半,既减少污染又降低运营成本。
马塞洛·梅纳表示,中国将于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意味着除了二氧化碳,包括甲烷在内的其他温室气体也将在这一目标中占据一席之地。这表明中国正在采取具体措施努力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挑战,并通过其全球合作伙伴推广这些解决方案。
李高表示,为进一步做好气候投融资工作,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总结经验,深化合作,提升气候投融资国际影响力。加强气候投融资的经验和案例总结、深入挖掘提炼中国气候投融资实践的有益经验和成功模式,深入开展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和推广中国经验,努力将气候投融资打造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石雨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