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鹿鸣
荀子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天论》
扫码
听“子曰”
最近,《衢州晚报》持续关注市民与野生动物互动的故事,引发热议。这一篇篇报道让我们感受到平凡故事里饱含着生活的诗意,仿佛看到了一幅“万物和谐图”。据林业部门统计,衢州主城区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至少有44种。
“诗意栖居”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就是一种“松弛感”。推窗见绿,鸟语花香,闹中取静,偶尔还有野生动物光顾,为生活平添几分乐趣。这样一种城市生活,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压力之下,得之不觉,失之必易。尤其是随着城市扩张,各种“城市病”层出不穷,能拥有如此宜居环境,乃衢州人之福。
“天人合一”“万物并育”,关键在一个“养”字,落脚点在一个“和”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主动权在于人如何“养”自然、“养”万物。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少类似的名言警句,“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其中所含的自然辩证法道理,至今仍给我们以启迪。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或许是唯一能确定有生命活动的星球,而生物多样性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敬畏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与万物共处共养,取之有时、用之有度,方能生生不息。
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全球种子库被称作“末日种子库”,目前已储存了130万份来自7000种植物的种子样本。虽然这个信息听起来有些悲壮,但想到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还能与这么多动物、植物和谐相处,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