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旗帜财观团)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踏上南巡之路,发表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讲话。这一事件如惊雷乍破,翻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这次讲话终结了国内计划与市场的意识形态争论,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下海经商的热潮席卷大江南北,外资引入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经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彼时,23岁的雷军刚离开樱花纷飞的武汉大学,在金山软件敲下人生第一行代码;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中学生黄峥尚不知晓自己将被卷入互联网浪潮;远在大洋彼岸,马斯克刚捧起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学位证书。三位的命运轨迹,此刻正像未经校准的卫星,静待时代火箭的助推。
商业史上那些足以颠覆行业格局的重大时刻,往往都发端于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瞬间。1992年,谁都无法预见,20年后的这三位年轻人,将在全球商界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雷军带领小米秉持“为发烧而生”的理念,创新性地开创了国产手机互联网销售的先河,一路披荆斩棘,超越众多老牌手机品牌,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手机厂商,并持续在智能生态领域开疆拓土;黄峥凭借拼多多独特的社交拼团模式与极具吸引力的低价策略,迅速在电商红海中异军突起,成功跻身全球最大科技IPO之一,深刻改变了电商行业的竞争格局;马斯克的SpaceX更是在航天领域创造奇迹,赢得了美国宇航局自1972年以来第一笔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的独家合同,精心建造了先进的登月系统,开启了商业航天的新纪元。
尽管他们身处不同国家,涉足不同领域,但那份“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却始终如一。正是这种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坚守,让他们得以突破重重艰难险阻,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各自所在的行业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诚如马斯克所言:“你终究会成为你正在成为的人。”他鼓励人们密切关注自身的行为和每一个决定,因为这些看似细微的点滴,终将汇聚成塑造未来自我的强大力量。
01
1980年,黄峥出生于杭州一个工薪家庭,自幼展露过人天赋。12岁考入名校杭州外国语学校,6年后的1998年,保送浙大计算机精英班,成为智力超群的"混合班"成员。
在这里,这位寒门学子的命运迎来关键转折——大二时,黄峥发表的网络技术文章引起了网易创始人丁磊的关注,丁磊将其引荐给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这位"中国巴菲特"不仅带他参加天价巴菲特午餐,更成为贯穿黄峥创业生涯的重要导师。
黄峥结识人生导师的那年,另一位计算机领域的追光者雷军,正在经历创业路上的惊涛骇浪。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合伙创办了一家名为“三色”的公司,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尝创业滋味却铩羽而归。毕业后加入金山软件,从主导 "盘古" 办公套件研发的挫败,到创办卓越网却因互联网泡沫破裂被迫卖身亚马逊,这些坎坷经历却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市场洞察力,也为日后创办小米科技奠定了基础。
地球另一端,拥有南非、加拿大、美国三国国籍的埃隆・马斯克,同样在命运的浪潮中跌宕前行。彼时他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才刚上了两天斯坦福大学便辍学创业。
自幼痴迷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他,10 岁自学编程,12岁便成功售出第一款电子游戏,在南非当地,一度引为美谈。谁也没想到,这个12岁的男孩,日后会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
1995年,马斯克辍学后与弟弟共同创立了Zip2公司,以创新的在线内容出版软件在商海掀起波澜。1999 年,康柏公司以 3.41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Zip2,随后他又在 PayPal 的创业与收购中收获巨额财富。但这些成就远未满足他的雄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空间和资源,移民火星才是人类的终极归宿。”正是源于年轻时的这一愿望,2002年底,早已财富自由的马斯克毅然投身 SpaceX,向着火星移民的宏大愿景进发。
千禧年之交,中国商业舞台上,张瑞敏、张近东等传统行业巨擘风头正劲。而彼时的互联网探路者们,仍在黑暗中摸索:马云在杭州湖畔花园带领 "十八罗汉" 筚路蓝缕,马化腾的腾讯团队在华强北为服务器托管费发愁。
当新世纪翻开篇章,经历过商海沉浮的昔日弄潮儿们各自走向命运拐点——当第一代企业家逐渐退居幕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一拥而上,在短视频与直播赛道蓄势待发。
若以传统标准衡量,雷军、黄峥、马斯克这三位颠覆者最显眼的标签,绝非武汉大学计算机系高材生、浙江大学学霸或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生,更不是那些惊世骇俗的创业宣言——他们真正撼动世界的,是那些曾被主流社会视作离经叛道的选择。
当新世纪的曙光破晓,商业世界迎来剧烈变革。雷军放下 "中关村软件教父" 的光环,以小米科技重新定义智能手机行业;黄峥顶着"五环外生意"的嘲讽,用"砍一刀"撬开电商阶级壁垒;马斯克在PayPal套现后,赌上全部身家押注电动车和太空探索这两个"未知领域"。
每个看似疯狂的转身,都在商业史上划出璀璨的星轨。
02
2002年,正值申猴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猴象征着聪明、机智与灵活,寓意着好运。彼时,中国经济正处于迅猛发展的上升期,一路高歌猛进至2007年。然而,机遇与危机向来如影随形,2008年,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经济调转直下,直至2022年疫情结束,才迎来复苏的曙光。
个体的命运往往与大环境紧密相连。
这一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巨作《人工智能》横空出世,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引发了人们对于科技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同年,《蜘蛛侠》《星际宝贝》等一系列精彩的科幻电影也相继上映,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科幻热潮,激发了无数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与憧憬。在科技探索方面,这一年同样意义非凡。美国航天局凭借先进的探测器,在火星探索上取得重大突破,开始在火星上寻找有机分子,这一探索为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之路开辟了全新的可能,点燃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热情。
国家对太空探索的不懈追求,让埃隆·马斯克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之光。在特斯拉声名远扬之前,马斯克鲜为人知。
尽管马斯克一直有一个“移民火星”的梦想,但大学时期,马斯克专修物理学,并非火箭领域专家。2001年初,他精心策划了“火星绿洲”项目,大胆设想将一个小型实验温室降落在火星表面,尝试让地球农作物在火星土壤中生根发芽。然而,在筹备过程中,他发现从俄罗斯宇航公司购买运载火箭的成本极其高昂,甚至远超自行研发火箭的成本,且发射成本更是高得惊人,远超项目的研发和工程成本总和。经过深思熟虑,马斯克毅然决定成立一家公司,专注研究如何降低火箭发射成本,SpaceX公司由此诞生。
但创业之路充满荆棘,SpaceX初期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和重重技术难题,多次火箭发射均以失败告终。面对接踵而至的挫折,马斯克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坚守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SpaceX的“猎鹰1号”火箭成功发射,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为公司赢得了NASA的订单,帮助公司顺利渡过资金危机。此后,SpaceX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功实现了火箭的重复使用,在人类登陆火星的目标上稳步迈进,开启了私人航天领域的崭新时代。
在创立SpaceX的同时,2004年,马斯克加入特斯拉,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艰难时刻,接管了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他的卓越领导下,特斯拉实现了华丽转身,逐渐发展成为电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引领了全球汽车行业的绿色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认知和出行方式。
从Zip2到特斯拉,从PayPal到SpaceX,马斯克用二十年时间演绎现实版的《星际穿越》——不是讨好华尔街的短期主义,而是坚定地押注人类文明的长期主义。
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的商业舞台上也在悄然孕育着新的传奇。
2002年,黄峥结识了互联网大咖丁磊,并得到段永平的赏识,成为段永平的第四个徒弟。毕业后,黄峥听从段永平的建议顺利进入谷歌,从码农逐步成长为产品经理。在谷歌的三年时间里,他亲身见证了公司的爆发式增长,这段经历不仅让他“财务自由”,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认知。
2007年,黄峥决定回国创业,先后创办了B2C电商网站欧酷、电商服务公司乐其以及上海寻梦游戏公司。这些创业经历成为了拼多多诞生的宝贵经验积累。
2015年9月,由黄峥游戏公司孵化出的“拼多多”正式上线。初期,拼多多以创新的拼团形式,巧妙挖掘社交场景的私域流量。凭借微信用户的裂变传播,拼多多在没有大规模投放广告的情况下,创造了惊人的成绩:上线仅一年,日订单量就突破百万,月GMV超过10亿,一举改写了国内电商市场的格局。
黄峥用二十年时间,实现了认知的三次重大跨越:第一次看懂技术发展趋势,第二次参透流量运营法则,第三次破译商业本质核心,完成了从技术人才到商业巨头的华丽蜕变。
相比之下,2002年的雷军却要悲惨得多。雷军年少成名,出道时间远早于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丁磊等互联网大佬。“WPS之父”求伯君既是雷军的偶像,也是他的伯乐。1992年,年仅23岁的雷军在求伯君的邀请下,加入金山软件,立志扛起振兴民族软件的大旗。那时,马化腾、李彦宏还在求学阶段,马云仍是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
然而,这位被誉为“中关村劳模”的天才少年,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间,却接连错失电商、社交、游戏三大重要风口。2000年,雷军亲自创办卓越网,但由于外部融资困难,内部资金支持不足,卓越网仅仅坚持了四年,就不得不卖给亚马逊。令雷军深感遗憾的是,卓越网出售半年后,中国互联网迎来复苏,门户网站纷纷上市,B2C电商也迎来发展春天,卓越网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拥有顶配资源的雷军,逐渐被同辈创业者超越,在互联网浪潮中一度沦为配角,这让他陷入了长时间的挫败与迷茫。他曾在与互联网创业者的交流中坦言,为错过互联网发展机遇而深感落寞。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反思,2010年,雷军创立小米公司。这一次,他精准地踩在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上,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回顾金山的经历,雷军总结出“顺势而为”这一宝贵经验,这四个字不仅成为了他微信的个人签名,更成为他带领小米在“人车家”领域续写传奇的核心秘诀。
历史从不提前预告转折,但总会在暗处埋下破局的关键线索。然而由于行进中的些许偏差,他们逐渐走向了不同的轨道,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分野。
03
有人在技术信任的崩塌中跌落神坛,有人在低价狂奔中迷失方向,而有人正将人类的未来写进星空 —— 这是 2025 年春天的商业寓言。
2025年1月,马斯克在得州斥资1亿美元打造的AdAstra私立学校正式启航,这所面向全球3-9岁儿童、首年仅招21人的“未来学园”,以个性化课程和沉浸式动手教育,践行着“培养星际公民”的教育理想。次月,迪拜世界政府峰会上,他宣布xAI下一代模型Grok3即将颠覆行业——这个被称作“超越所有公开发布模型”的科技产物,不仅是技术霸权的宣言,更像是对人类文明边界的又一次叩击。
与此同时,中国商业领袖的集体焦虑浮出水面。2月雷军站台发布的小米15 Ultra与SU7 Ultra被称作“十五年最高光产品”,SU7 Ultra更以230天破10万辆交付的纪录刷新行业速度。但3月底安徽高速的智驾事故,让“辅助驾驶”的安全争议如巨石投湖——116km/h时速下仅2秒接管时间的设定,撞击后无法开启的车门设计,不仅让技术信任瞬间崩塌,更将“速度与安全”的商业伦理拷问推至舆论前台。5月的措辞调整背后,是智能汽车赛道的集体冷汗。
同样辗转难眠的还有黄峥的拼多多。拼多多在3月陷入“假货三重门”——职业打假人揭露6款进口保健品非法添加西药、23位作家联名控诉9亿元盗版图书交易、Temu因涉假被欧盟重罚4.2亿欧元。这个曾以“社交裂变”颠覆电商格局的平台,如今正为“野蛮生长”的旧账买单。当“低价狂奔”撞上“品质底线”,黄峥当年在谷歌习得的流量法则,正在经历商业文明的重新估值。
回溯雷军与黄峥的创业轨迹,恰是中国互联网进化的镜像切片:雷军从金山时期错过电商、社交、游戏三大风口的“战略迷失者”,到小米踩中移动互联网风口的“顺势而为”践行者,他用十年时间完成从“产品经理”到“生态构建者”的蜕变。但当SU7 Ultra的交付速度成为行业标杆时,智能驾驶的安全漏洞却暴露出“效率优先”背后的价值排序困境。黄峥带着浙大竺可桢学院的精英光环,他以“拼团裂变”打破电商红海格局,却在拼多多崛起阶段深陷“假货平台”争议。当Temu在海外市场复制低价神话时,供应链审核体系的漏洞暴露了“流量至上”商业模式的文明短板。
与马斯克相比,黄峥和雷军不是简单的商业成败,而是两种企业家精神的终极对决 —— 一种困于流量与估值的游戏,一种在星辰大海中寻找永恒价值。
当SpaceX将火箭回收技术转化为“火星移民”的基础设施,当AdAstra学校在培养“能解决星际问题的孩子”,马斯克的商业叙事始终锚定“文明存续”的终极命题;而中国商业领袖们更多在“本土流量池”与“全球化估值”之间寻找平衡——这种平衡术在创造商业奇迹的同时,也埋下“规模与价值失衡”的隐患。
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当商业竞争超越流量零和,转向文明维度的价值创造,或许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在商业焦虑的迷雾中,宗庆后与任正非的身影愈发清晰:从校办工厂到饮料帝国,宗庆后用“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韧劲儿,诠释着实业兴国的朴素信仰,这种将产品质量视为生命线、对消费者负责到底的“笨功夫”,在流量速朽的时代更显珍贵;当华为将99.27%的股权分给员工,当5G技术突破成为全球科技博弈的焦点,任正非用“解决社会问题优先于盈利”的价值排序,证明商业可以成为文明进步的助推器,他那句“华为的存在是为了让全世界能公平使用通信技术”,让企业使命超越了商业范畴,升华为一种技术普惠的文明理想。
刘强东多次公开致敬任正非的背后,是中国商业对“格局型企业家”的集体渴望。这种格局,不是估值游戏里的数字狂欢,而是如钱学森所言“科学家有祖国”的责任担当——当商业领袖将企业命运与民族进步、人类文明绑定,企业才能真正成为文明进阶的台阶,而非资本游戏的筹码。
2025年的商业寓言启示我们:真正的商业文明,需要完成三重价值重构:黄峥的拼多多需要将“社交裂变”的流量智慧,转化为供应链品控的技术壁垒;雷军的小米需要在“人车家生态”的效率革命中,植入“安全优先”的伦理基因。
当马斯克用Grok3重新定义AI边界,中国科技企业或许该思考:除了商业模式创新,是否能在基础科学、硬核技术上建立属于自己的文明坐标?
任正非“拥抱全球化、共建生态”的战略视野,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既扎根本土、又链接世界”的范本。在逆全球化浪潮中,这种“以开放创新破局技术封锁”的智慧,正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必修课。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商业的终极答案从来不在估值曲线的波动里,而在文明星空的刻度中。当中国企业家既能传承宗庆后的“四千精神”,又能汲取任正非的“星空格局”,或许才能真正超越流量焦虑,在商业与文明的共振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叙事。
新的商业文明,正在等待那些将目光从估值屏幕移向浩瀚星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