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解夏
编辑 | 蒋波
昔日李嘉诚最中意的一家A股公司,被戴上了“ST”的帽子。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获悉,4月30日起,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园集团”,SH:600525)股票简称已变更为“ST长园”,被实施风险警示。
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集团2024年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机构认为集团在资金支付审批、合同审批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上交所做出上述决定。
同日,长园集团还发布了吴启权辞去集团总裁的公告。吴启权长期担任集团及旗下公司高管,目前仍担任集团董事长之职,在集团内颇有影响力。他的这番职务变动,也引发了外界的几分猜想。
值得一提的是,长园集团曾先后被李嘉诚、郭广昌看好,如今格力金投(格力集团全资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是妥妥的“明星股”。
这个曾经的资本市场“宠儿”,为什么会被李嘉诚、郭广昌看好又放弃?在被“ST”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李嘉诚赚了45倍,清场后公司陷入股权混战
长园集团前身是长园新材,由中科院创建于1986年,主要从事工业与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的研发、制造与服务,并不断拓展锂电、储能业务。
在新能源领域,长园集团曾是“优等生”,其控股的中材锂膜年产10亿平方米基膜,稳居全球隔膜产能前三;参股的金锂科技磷酸铁锂产能覆盖全国头部电池厂商;全资子公司长园深瑞的储能系统装机量位列国内前三。
长园集团自成立至今,控股权几经变更。
1996年,长园新材陷入债务困境。正当公司一筹莫展之际,却意外迎来了“白衣骑士”——李嘉诚旗下的长和投资以债权转股方式入场,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1%。到2000年,长和投资持股比例提升至62.67%。同年长园新材完成股份制改造。
2002年,长园新材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10年更名为“长园集团”。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长园集团是李嘉诚在内地控股的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
在李嘉诚的经营下,长园集团开始了一轮大扩张,陆续收购了“长园系”旗下多家企业,如长园高能、长园共创、长园深圳、长园维安等,集团规模日益庞大,营收也随之快速膨胀。2014年,长园集团销售额达到33亿多,比李嘉诚最初入场时的业绩增长了100多倍。
长园集团做大做强时,李嘉诚却在考虑退出。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的7年里,长和投资在二级市场不断抛售、减持长园集团股票,累计套现超过23亿元。到2014年最后清盘时,长和投资再获利4.52亿元。
2014年6月,长和投资将最后一笔股权转让给复星集团,进而彻底退出长园集团。从出资约6000万元,到获利超过27亿元,李嘉诚收益颇丰,这笔投资收益超过45倍。
郭广昌的复星集团接盘后,持有长园集团股份达5%,但复星集团此后并没有大规模增持,反而在一年内彻底退出。
对于其中的原因,复星集团没有给出答案。长园集团自被长和投资清仓后,由于股东结构分散,长期处于无实控人状态,由此也陷入一场激烈的控制权争夺战。
“战事”持续4年,格力竟意外成为大股东
2014年,沃尔核材(SZ:002130)创始人周和平及一致行动人发起攻势,通过大宗交易购入及增持等方式,拿下长园集团27.45%股权。
周和平此前曾是长园新材高管,离职后创立沃尔核材,与长园集团同样主营热缩材料,在业务上存在竞争关系。
不过,长园集团并不希望将公司拱手交给周和平,于是在2014年,集团部分高管联合设立基金藏金壹号,通过二级市场不断增持长园集团股票,到当年底,持有长园集团5.13%的股权。
另外,吴启权等长园集团另一个高管团队也直接持有一些长园集团股票。2017年,藏金壹号与吴启权等人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持股比例合计达到24.21%。
至此,为了争夺控股权,长园集团形成了以周和平为首的沃尔核材系和以吴启权为首的长园集团高管团队两大阵营。这场“战事”持续了4年,令长园集团长期处于混乱状态。
直到2018年1月,长园集团与沃尔核材达成和解,长园集团同意向沃尔核材转让长园电子75%的股权,沃尔核材同意向科兴药业转让长园集团7400万股股票。
至此,股权混战告一段落,沃尔核材退出控股权争夺战,但仍持有部分股份。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无实控人的长园集团,又被格力集团看上了。
2018年5月,格力集团向长园集团发出收购要约,计划收购其20%股份,涉及的资金达52.46亿元。但是当格力集团向珠海市国资委报送后,后者却不同意该收购方案。于是,格力集团不得不终止了要约收购,但仍通过子公司格力金投在二级市场大量购入长园集团股票,如今已经成为长园集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2.98%。
“麻烦”缠身、祸事连连,三股东索赔3.45亿
格力金投入场后,长园集团业绩时好时坏。2019年到2023年,集团净利润分别为-8.76亿元、1.31亿元、-11.46亿元、6.74亿元、0.87亿元。
2024年,长园集团营收78.74亿元,同比下降7.22%,归母净利润为-9.78亿元,同比暴跌1243.44%。
除了业绩困境,对格力金投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长园集团无实控人期间经营混乱带来的“后遗症”。
年审会计机构认为,长园集团在资金支付审批、合同审批、关联方认定、关联方交易的审议、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而这些问题多来自于集团无实控人期间。
年审会计机构表示,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长园集团存在被董事长控制的企业珠海市运泰利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泰利”)通过第三方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此前,运泰利通过7家供应商及其关联方进行资金转出。截至2024年末,长园集团应收运泰利资金占用款仍达2.6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运泰利董事长为吴启权,上述资金占用行为也发生在其担任该公司董事长期间。对于本次吴启权辞去长园集团总裁一职是否与该事件有关,外界还不得而知。
高管薪酬和持股情况
除此之外,长园集团还涉嫌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2016年至2017年间,长园集团子公司长园和鹰通过虚构海外销售、提前确认收入、签订“阴阳合同”及重复确认收入等四项违规操作,累计虚增利润3.02亿元,导致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年报失真。
因此,长园集团遭到第三大股东山东至博的状告。山东至博认为,长园集团已经构成证券虚假陈述行为,且给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今年3月12日,该案件已出一审判决,判决长园集团需支付山东至博赔偿款3.45亿元。但长园集团对一审判决不服,计划上诉。
从资本市场的“宠儿”到如今麻烦缠身、祸事连连,长园集团一步步跌落谷底,股价也从最高28.47元/股跌至如今的3.35元/股上下。如何化解自身财务风险,摘掉“ST”的帽子,成为长园集团高管团队目前最头疼的事。
上一篇:律师解读黄杨钿甜爸爸面临哪些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