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信仰行”先进人物面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专场报告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隆重举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关负责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相关负责人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共200人聆听报告。
01
学生感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徐佳琪:这场宣讲报告会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自信公开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徐兰凤夫妇用邮集构建“移动长城”,张旭以讲解赋予古建温度,他们用行动证明文化传承需要躬身力行。作为北航学子,我深感科技与人文紧密相连,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全可以共振。这些扎根于生活的故事,让我重新审视“文化传承”的意义:它不仅是保护遗产,更是以当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成为自觉的传播者与创造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周志睿:有幸看到这么多大师让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活力。李炟橙将皮影戏融入多语种创作,让古老艺术跨越语言壁垒;李宁推动魔术教育专业化,为“江湖技艺”注入学术基因。他们的创新并非一味延续传统,而是以现代思维激活文化基因。贺柏音用镜头定格时代华彩,技术背后是对历史的敬畏与艺术的追求。这些实践让我反思: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守正”与“出新”的平衡。李克文既传承老调又谱写新曲,我们青年也应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让文化遗产在时代浪潮中生生不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梁成宁:这场宣讲报告会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多样性与生命力,无论是李克文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平谷调大鼓的坚韧,还是张旭从保洁员蜕变为颐和园“文化讲解员”,他们以平凡身份诠释了不平凡的担当。张旭的双重角色尤其动人:他既用双手守护环境,又用知识传播文化,证明了热爱与坚持能让任何岗位绽放光彩。而徐兰凤夫妇将长城文化融入生活,通过邮集和实地考察让历史“活”起来,让我看到普通人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这些故事让我明白,文化传承不限于宏大叙事,更在于日常点滴的坚守与创新。
02
宣讲现场
李克文、张旭、徐兰凤、李宁、李炟橙、贺柏音六位宣讲员深情讲述了自己在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方面的经历和故事。
03
座谈交流
在座谈会上,同学们与宣讲员们围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智慧的涟漪在每个人心中荡漾开来。
供稿:百姓宣讲处
审核:刘一琳
责任编辑:苏文
上一篇:导演贾玲,传来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