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五月的呼伦贝尔草原,新绿如毯,嫩草破土,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其间,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生态画卷。5月20日,摄影师在新巴尔虎右旗草原深处的低洼草窠旁,意外捕捉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沙狐幼崽欢快嬉戏的珍贵画面。
5月20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沙狐幼崽欢快嬉戏。
画面中,几只毛茸茸的沙狐幼崽活力四射,它们时而在草地上你追我赶,晃动的尾巴成了彼此追逐的目标;时而伸出粉嫩的小爪子,好奇地拨弄着刚绽放的野花;有时还会凑在一起,将柔软的草茎当作“玩具”展开“争夺战”。蓬松的小身子在嫩绿的草浪中忽隐忽现,萌态十足,尽显自然野趣。
5月20日,毛茸茸的沙狐幼崽在草地上追逐。
不远处的小土丘上,沙狐妈妈始终保持着警觉。它竖起双耳,琥珀色的眼睛警惕扫视四周,时刻留意着周围的风吹草动。一旦察觉到异常,便会发出轻柔的呜咽声呼唤幼崽;而当幼崽们跌跌撞撞跑来撒娇时,沙狐妈妈则会温柔地舔舐它们的绒毛,眼神中满是宠溺。
5月20日,沙狐幼崽与沙狐妈妈亲昵。
这温馨的一幕,正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持续向好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草原植被覆盖度逐年提升。如今,不断恢复生机的草原与星罗棋布的湿地,为沙狐等野生动物打造了理想的栖息繁衍之所。
5月20日,沙狐琥珀色的眼睛警惕扫视四周。
5月20日,沙狐妈妈保持着警觉。
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沙狐的稳定繁衍是生态链健康运转的关键标志。沙狐宝宝的出现,不仅展现了草原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的繁荣发展,更体现出草原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显著增强。如今漫步呼伦贝尔草原,野兔穿梭、兔狲休憩、狼群巡游,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频繁现身,共同勾勒出一幅万物共生的和谐生态图景。
5月20日,夕阳下的新巴尔虎右旗草原。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可新
新巴尔虎右旗融媒体中心记者:田昊霖
新闻编辑:杨洁
上一篇: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织密“幸福网”
下一篇:利好!连续七年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