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在全球高端化、智能化制造,拓展业务布局方面再有新动作。
日前,华工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工激光”)拟与立铠精密科技(盐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铠精密”)合资成立苏州立华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合资公司”)并签署《投资协议》。
据悉,该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华工激光出资1.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70%;立铠精密出资6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
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作为装备核心企业,立铠精密作为电子巨头,双方合作可实现技术资源集聚和优势互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快速满足市场对定制化产品的需求,推动3D打印技术全场景拓展应用。
据了解,华工科技在2021年完成校企分离改制后,持续拓展新业务增长点。当前,为抢抓全球产业机遇,华工科技同步推进全球化经营战略。
剑指3D增材制造领域
随着全球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3D增材SLM制造技术正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逐渐成为推动消费电子等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为此,华工科技布局3D打印业务,以打造新业务增长点,拓展市场空间。
“华工科技3D打印业务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3D打印领域进行技术探索,先后成立快速制造中心,开展SLM成形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工作,于2009年成功自主研制了专业化的SLM装备,并于2016实现了‘大型金属零件高效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突破。”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技术积淀,华工科技自校企改制后,逐步建立起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技术产业化体系,现已形成完备的3D打印装备及自动化产线,具备从材料到光源、装备、粉末处理系统、自动化产线等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能力。
此次与立铠精密合资成立公司,为的是进一步提升公司在3D增材SLM制造领域技术创新能力,满足市场对高精度、复杂结构金属零部件的量产需求。“据市场调研及了解,2025年3D打印总的市场空间在1100亿元左右,除了在航天航空领域的持续增长之外,3C电子及汽车电子也快速增长。我们预测到2030年,市场空间在5000亿元左右。”华工科技表示。
基于此,华工科技计划从扩展行业领域与深耕材料工艺研发两方面入手规划3D打印业务。其中,在扩展行业领域方面,华工科技计划持续强化在3C电子领域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精密零部件的3D打印技术,满足轻薄化、个性化需求。同时,聚焦通讯零部件领域5G/6G基站散热模块、天线结构件等核心部件,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复杂结构一体化制造,提升信号传输效率与产品稳定性等。
在深耕工艺研发方面,华工科技计划以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为核心,逐步拓展至镍基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提升打印部件的强度、耐腐蚀性与热稳定性。此外,结合光路优化打印路径提升效率,研发多材料复合打印、实现同一部件多种性能集成。
加速打造“世界工厂”
眼下,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已步入高速增长阶段。据MarketDigits最新研究,2030年全球增材制造市场规模将达746亿美元。华工科技发力3D增材SLM制造等新业务增长点的同时,其三大核心业务全线“飘红”,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据财报,2024年,该公司抓住船舶、新能源、半导体、工业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增长机会,智能制造业务实现营收34.9亿元,同比增长9.45%;联接业务围绕智能“光联接+无线联接”向高端升级,持续扩大国内头部AI客户交付份额,全年收入39.75亿元,同比增长23.75%;感知业务整体实现营业收入40.95亿元,其中传感器业务营业收入36.68亿元,激光全息防伪业务营业收入4.27亿元。
此外,华工科技正加速建立全球化布局和持续深入的供应链体系。2024年,华工科技激光+智能制造业务越南及匈牙利公司、感知业务泰国公司、联接业务泰国公司相继落地,现已形成国内六大产业基地,北美、澳洲、德国、加拿大四大海外研发中心及海外12家子公司、10家办事处的国际化业务布局。
反映到业绩上,华工科技2024年在欧洲、北美、中东等市场的出口订单均有增长,全年实现营收13.8亿元,同比增长25.57%。
不过,目前华工科技海外营销占比尚不足15%。对此,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扎根”为核心命题,因地制宜培育本地化研发能力、供应链,拓展本地化朋友圈、培养本地化人才,拓展本地化市场,持续提升产品研发、制造交付响应速度,将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提升至30%以上。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