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
当许多同龄人在阳光下撒欢、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时候,9岁棋童朱某鑫却在暗夜里决绝地走上了不归路。
有消息称,这位在杭州棋院学棋的业余6段棋手已于5月19日晚跳楼自杀。虽说详情尚待当地警方进一步调查,但多方回应已证实朱某鑫跳楼自杀确有其事。
小小年纪,竟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终结自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
多方爆料显示,朱某鑫跳楼自杀跟家暴有直接关系。父母离异的他,有一个简单粗暴、动辄对他拳脚相加的父亲。家本应是孩子最温暖的避风港,可在朱某鑫的世界里,家更像是一场噩梦。父母离异,让他过早失去了完整家庭的关爱与呵护;父亲的长期施暴,更是让他的童年充满了惊恐,一步步将他推向绝望的深渊。
看看这个父亲有多么粗暴吧!在围棋比赛中,只要儿子的表现未能达到他的要求,他不分场合,不管儿子是否已经尽力,冲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别人劝都劝不住。在前不久举行的一项赛事中,只因夺得所在小组第一名的儿子输了一盘棋,他就大打出手,打得儿子倒在地上站不起来。这还只是一些被人看到的片段,没被看到的施暴行为还有多少可想而知。
朱某鑫跳楼自杀,是错误育儿观的“产物”。在朱某鑫父亲那里,学围棋的儿子已沦为一枚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而不再是一个有着独立的人格尊严与情感需求的人。这些年,这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爸狼妈”时有曝光。他们都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基于某种急功近利的人生观与育儿观,简单粗暴地对孩子实施“管教”,有的甚至能直接把孩子打死。
表面上看,这些“虎爸狼妈”是怕孩子输,实际上是他们自己输不起。为了能让自家孩子赢得竞争,他们中的不少人早早就为孩子选定“赛道”,并以超常投入、超前培训为孩子积累了某种“优势”。当他们发现这种“优势”正在消失或者不能如愿转化为“胜势”时,他们的心就慌乱起来。他们已经带着孩子在既定“赛道”上“孤注一掷”很久,已经无力也不想“重新来过”了。于是,他们对一直负重前行的孩子施以更猛烈的“鞭策”;于是,一些原本是“别人家的孩子”的孩子在变本加厉的“鞭策”下崩溃了。
当然,朱某鑫跳楼自杀也显示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不足。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未履行报告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有关部门接到涉及未成年人的检举、控告或者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受理、处置,并以适当方式将处理结果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朱某鑫被父亲施暴是常见的事。如果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这些规定能被严格执行,朱某鑫父亲还能一直对儿子施暴吗?朱某鑫还会走到跳楼自杀这一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