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纷纷成立的地方先导产业基金都投了些什么?
5月18日,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投”)发布消息称,分别与芯耀辉、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三家半导体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尽管官方并未公布具体投资事项,不过在同类先导产业基金中,上海国投“撒网式”投资行为引起业界关注。
“作为上海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国有投资平台,瞄准的是产业链最上游、价值链最顶端、技术体系最底层的资产。在这一过程中,将积极布局基础模型、算力芯片、具身智能等赛道,重点关注语料数据、端侧AI、AI4S、垂类模型与应用等领域。”上海国投相关人士对外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国投先导AI母基金领投的壁仞科技传出IPO前最新融资消息,而除了这三家公司,包括华虹半导体、邦芯半导体、积塔半导体、奕斯伟硅片身后,都有上海国投系基金的身影。
上海国投遴选项目标准
上海国投管理着总规模达1000亿元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而近半年来,这批先导产业基金在市场上频频动作。
2024年12月30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签约首批12家生态合作基金,共认缴出资67亿元,基金总规模250亿元,放大倍数达3.73倍,第二批合作伙伴遴选申报同步启动;2025年1月8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投资策略,正式启动子基金公开遴选工作。
上海国投公司董事长袁国华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上海国投成立的初衷,就是建设创新策源和产业孵化投资平台,从事基金管理,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当好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国一流的复合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公司。下一步将紧扣功能定位,保持战略敏捷和战略主动,加快打造策源孵化、战略投资、科产赋能、科创金融、投研控一体五大功能,努力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作出特殊贡献。”
而对于这次上海国投一下投资三家AI芯片企业,业内解读为作为AI产业发展的最上游环节之一,算力芯片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半导体技术IP又是这一环节中“关键角色”。
“在上述三家公司中,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是GPU芯片设计公司,而芯耀辉是一家半导体技术IP公司。今年4月证监会披露了关于芯耀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业务方面P授权和IP综合服务是芯耀辉的核心,芯耀辉的技术路线为Chiplet。”有投资人向本报记者透露。
在上海国投投资的三家高科技公司中,有两家是准备冲刺IPO的项目,一家是芯耀辉,另一家则是壁仞科技。据记者了解,在今年3月初,上海国投旗下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壁仞科技,数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金额为数亿元人民币。该项目是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资在AI生态布局中的重要一子。
2024年9月12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即壁仞科技启动科创板IPO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壁仞科技第一期辅导信息,公司外部机构股东数量较多,辅导工作小组协同其他中介机构对公司股东情况的核查尚在进行中,后续将协同律师通过对股东进行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包括但不限于股东的基本情况、入股背景、股东入股协议、交易对价、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尽职调查。
各地产业先导基金投资布局
除了上海规模高达千亿元的先导产业基金外,全国各地也纷纷成立了规模不等的先导产业基金,且都进入投资期。
据公开信息披露,2024年开年至今,广东、上海、浙江、湖北、湖南等地相继出台了产业基金遴选公告,开抢VC/PE。
2024年9月初,湖南宣布组建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统筹整合省市县三级财政及国企基金,形成约3000亿元基金规模基金群;2024年2月,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2024年拟参股基金申报指南及管理机构遴选办法发布,引导基金的申报类型主要分为三类:重点领域基金、市场化基金、区域基金。基金类目繁多,规模庞大,三类基金的目标规模至少超600亿元;北京则在去年先后成立8只基金,规模超千亿元,涉及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目标总规模200亿元,重点投向医药健康产业;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目标总规模100亿元,重点投向人工智能领域;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重点投向机器人产业;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重点投向信息产业。
江苏省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总规模达到500亿元,资金来自财政和国企。该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X”未来产业体系等。首批产业专项基金共14只,总规模506亿元,其中省级母基金出资126.5亿元。
2024年4月,在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宣布成立的总规模200亿元的广州东部中心发展基金主要由两只基金群构成。其中一只重点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包括“芯显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领域;另一只基金群重点围绕东部中心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产业园区、城市更新、土地综合整治等相关领域开展投资,为东部中心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支撑。
此外,四川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在2024年接连发三则母基金遴选公告,分别是:四川省先进制造投资引导基金、四川省资源能源投资引导基金、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200亿元,正式向全国VC/PE伸出橄榄枝。安徽省旅游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安徽省将牵头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启动第一期基金组建设立,邀请GP洽谈合作;同一时间,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金、安徽省新材料产业主题子基金、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主题子基金开启招募GP工作。
“根据母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母基金全名单共包括433只母基金。其中政府引导基金有318支,总管理规模达到45186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了7.8%。而这些产业先导基金纷纷进入播种期,可以预见,未来全国各地将掀起新一轮高端产业、高新科技的投资潮。”5月22日,私募投研机构负责人马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