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从诸葛亮去世的公元234年至蜀汉灭亡的263年,蜀汉作为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近日出版的《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一书,也许能解答这个疑问。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书封。作者供图与其他三国题材的作品不同,本书将目光聚焦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之后的三国。从这一年开始,三国褪去了英雄的光芒,呈现出历史真正的底色。
近日,在北京图书大厦举办的读者见面会上,本书作者成长说:“很多读者对三国历史的印象来自《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忽略了三国后期的很多重大事件,如费祎遇刺、诸葛恪北伐等,这些事件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很大影响。希望本书能够呈现魏、季汉、吴在最后30年中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真实历史格局。”
读者见面会现场。主办方供图魏、蜀、吴三国经历开国一代的筚路蓝缕后,开始面临着各自的困境:立国的正统性、权力代际的过渡、君主与权臣的龃龉、军事战略的转变等。本书以这段历史为主线,兼顾魏、吴两国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为读者呈现一段被“冷藏”的三国史。
成长专注于三国历史题材图书、剧本的写作,已出版《重返:三国现场》《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等多部作品,走访并记录三国文化遗迹300余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