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杨 枫 通讯员 陈一薇
本报讯 近日,嘉兴国家高新区(高照街道)“党务我来讲”系列培训活动走进新义村,一堂“沾泥土、带露珠”的实践课在初夏的蝉鸣中展开。来自各村、社区及工业社区、两新党组织的30余名党务工作者实地考察蓝领公寓项目,边看边议、边学边悟,聆听新义村党总支副书记施叶青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与蓝领公寓运营为切口,将“纸上经验”化作“脚下路径”,为基层治理难题开出的创新药方。
作为系列培训的第六期,本次活动紧扣基层治理痛点,将课堂搬到实践一线。施叶青结合新义村蓝领公寓建设经验,详细解析“村企结对+精准匹配”“集体搭台+农户参与”等创新模式。该村通过统一回租、改造农房,打造608间标准化公寓,既为1600余名企业员工提供安全便捷的住所,又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加350万元,实现治理增效与共同富裕双赢。
现场人员还实地观摩公寓消防“八件套”、智能充电桩等安全设施,了解“五位共治+数字赋能”管理机制,切身感受党建引领下农房变“公寓”、租客变居民的融合成效。
一线声音最解渴,身边故事最动人。高新区(高照街道)“党务我来讲”系列培训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以“讲实策、授真经”为导向,掀起基层党务工作者互学互鉴的热潮。活动自首期开班便打破“专家台上讲、学员台下记”的传统模式,让村社“一线操盘手”站上C位。在总共7期的系列课程中,各村社一线党务工作者轮番登台,围绕党员发展、共富工坊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创建等实务课题展开分享。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造什么。”高家桥村蒋玉婵以“三会一课”记录规范打开序幕,用密密麻麻的会议记录本诠释“小手册里的大责任”;运秀社区胡事通剖析“三方协同”机制,以案例拆解基层治理“绣花功夫”;象贤村俞惠惠亮出党建联建“资源地图”,细数村企结对如何“织密连心网”;运河社区沈丰华带来了优质品牌服务项目策划“模板”……这些带着油墨香、泥土味的课件,以案例为骨、实操为魂,杜绝空谈,成为破解工作堵点的“及时雨”。一位参训的党务工作者坦言:“以前总觉得台账填报是负担,现在明白规范背后是组织力的淬炼。”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该系列培训已覆盖31个基层党组织,参训人数百余人次。随着7期课程收官在即,这套“本土化”培训模式正从“盆景”变“风景”。高新区(高照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既破解了党务培训“不接地气”的难题,又激活了村社干部“学用相长”的内生动力,让“一线真经”在更多社区落地生根,推动基层党建从“规范达标”迈向“提质创优”,为“红色根脉”夯土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