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高温少雨,出现严重旱情,农田灌溉、工业生产、居民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省市连续发布节水倡议书,打响了水资源“保卫战”。
水若不存,人何附焉?
铜川水资源禀赋较弱,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76立方米,属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深层矛盾,农业灌溉效率、工业水资源利用率需持续提升,供水管网漏损率还需进一步降低。随着城市扩容、人口增多,“人水关系”面临失谐风险。
尽管如此,铜川仍然在水资源刚性约束方面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之路:"三级统管"供水模式成效显著,周陵灌区滴灌技术节水30%,创建50个节水型单位……这些实践证明,节水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一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绿色转向。
化解农业、工业、居民用水难题,根本在全民,力量在全民,行动也在全民。大力推广滴灌、喷灌方式,利用节水设施保墒增湿;优化生产工艺,加大冷却水、废污水、再生水循环利用力度;践行节水风尚,构建“一水多用”的生活方式。
拧紧水龙头、节水于细微,我们省下来的每一滴水,都将积蓄成明天的希望,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本栏目投稿邮箱:tcrbszp@163.com
上一篇:“议”出乡村治理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