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妍再遭谴责!碧桂园一年内两次财报迟发,千亿债务困局待破
创始人
2025-05-21 23:01:55
0

在一年时间内,因两次延迟披露财报,碧桂园及其高管接连遭上交所公开谴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这两份财报分别是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中报。

而从今年3月底碧桂园发布的2024年年报来看,这家曾经的行业龙头归属公司股东应占损失约328亿元,虽然亏损同比大幅减少,但债务仍然压顶。面对流动性枯竭,以及在“保交楼”和“保主体”的双重压力下,碧桂园如何“砸锅卖铁”自救?又能否顺利进行债务重组?

碧桂园高管再次被公开谴责

日前,上交所发布公告,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碧桂园地产集团”)因未能按时披露2024年中期报告,对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时任董事长杨惠妍、时任总经理兼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简暖棠、时任财务负责人陈淑兰予以公开谴责,并将上述纪律处分,记入诚信档案。

作为碧桂园的境内发债主体,碧桂园地产集团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发行了19碧地03、20碧地04等公司债券,作为公司债券发行人,碧桂园地产集团应当在2024年8月31日前披露2024年中期报告,但其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直至2025年2月24日才完成披露。

上交所表示,按时披露定期报告是债券发行人的法定信息披露义务。发行人未能按时披露2024年中期报告,影响了债券持有人通过定期报告获取发行人重要信息的合理预期。并因此做出上述纪律处分的决定。

此外,上交所还对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碧桂园”)及有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碧桂园于2016年9月发行了公司债券16碧园05。作为公司债券发行人,同样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中期报告,直至2025年2月24日才完成披露。为此,上交所对碧桂园及时任董事长杨惠妍、时任总经理莫斌、时任财务负责人伍碧君、时任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张晟嘉予以公开谴责。

而早在2024年9月,碧桂园及碧桂园地产集团也曾同时接到类似的两份处分决定。只不过当时未能按时披露的是2023年年度报告,上交所分别对碧桂园及碧桂园地产集团相关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记入诚信档案。

彼时,碧桂园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未能及时完成对2023年业绩的审计等客观情况导致违规,董事会无理由怀疑相关高管的诚信及能力,他们可以继续履职。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上交所对碧桂园的通报批评也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声誉和信用评级,诚信档案的记录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公司的信任等。

杨惠妍掌舵首年即陷债务漩涡

2023年3月1日,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将碧桂园管理权交给女儿杨惠妍。当年碧桂园就出现流动性危机,偿债压力接踵而至。

虽然碧桂园如期发布了2024年年报,但从业绩来看,2024年总收入约2528亿元,同比下降约37.0%;归属公司股东应占损失约328亿元,2023年同期则是亏损1784亿元。

尽管亏损大幅减少,但债务仍然压顶。具体来看,碧桂园总借贷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2496.49亿元上升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2534.88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碧桂园的总债务中有超千亿元发生违约或交叉违约。对于碧桂园来说,当前最大的挑战是流动性危机。

碧桂园在公告中提到,“受经济形势、市场环境、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密切影响,经营压力有增无减,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严重下降,面临大额亏损。因此,集团已千方百计、砸锅卖铁开展自救。”

同时,碧桂园表示,集团始终承受较大的债务负担,各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投资人等债权人资源挤兑,负面舆论对品牌的冲击,司法环境对管理团队的履职影响,为集团可持续经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按照计划,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重点工作是以保交楼为主,下半年则以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保主体就涉及债务重组。

目前,碧桂园加速资产处置回笼资金。4月25日,碧桂园以13.05亿元的价格出售蓝箭航天11.063%的股份。这笔交易预计税前累计收益约3.7亿元,资金拟用于保交楼等。

此外,碧桂园在召开的5月度管理会议中提到,碧桂园集团控股股东将所持有的碧桂园服务全部股份作为抵押物,借款10亿元定向投入保交房。据悉,2022年以来,碧桂园已通过资产处置回笼资金超600亿元。

相比“断臂求生”,加快债务重组才是摆在碧桂园面前的重要出路。从目前来看,很多房企都在通过重组削债,优化资产负债表,进而实现保主体的目的。

4月11日,碧桂园公告显示,已与债权人专案小组就重组条款达成一致,涉及现有债券债务本金总额的29.9%。而为尽快推进重组,碧桂园将债务重组金额缩减至140.74亿美元。

截至5月9日,碧桂园最新债务重组的公告显示,相当于现有公众票据本金总额超过50%的持有人已经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虽然重组取得进展,但剩余债务的谈判预计难度会比较大。

从“宇宙第一房企”到债务重组,碧桂园的困境是当下部分民营房企正在面对的阵痛。目前距离碧桂园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债务重组,还有半年的时间,这也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时期,可以说留给碧桂园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神二十航天员乘组 近日择机首次... 转自:南京晨报 记者2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
台安县精心“筑巢”打造人才栖息...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曲宏报道 近日,鞍山市台安县人才公寓迎来了第二批9名青年人才入住。为了欢...
兴隆街道城管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整...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梅宁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孔芳芳)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环境容貌...
今年本科招生拟增120人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雨)记者日前从贵州大学获悉,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
深入理解践行大农业观 大农业观是新时代指导现代农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而发展现代化大...
数字技术赋能长沙窑文化保护与传... □ 胡榕 长沙窑是中国唐代著名的陶瓷窑口,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符号。长沙窑首创釉下多...
科技特派员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 转自:贵州日报贵州省科技特派团在黔南州三都自治县调研辣椒种植情况。科技特派员查看茶树长势管护情况。科...
幸福三沙 和美群岛 ◀4月2日,三沙市永兴学校教师吴泉穗(右一)带着小朋友们做游戏。 ◀4月2日,夜晚的三沙市永兴...
产教融合跑出人才培养“加速度” 转自:贵州日报与企业开展技术研讨。贵州省首座“光-充(换)-放(S2G)”无人化智慧场站。(受访单位...
5年发现2000余物种新记录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张警 徐涛5月19日,从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喜讯—...
生物航油出口首船从连云港启航 □ 本报记者 赵芳 通讯员 马竞 王方 日前,连云港的蔚蓝海域见证了历史性一幕——在洋井码头,...
“沈阳博士看沈阳”千名博士多维...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见习记者姜雪报道 5月的沈阳,繁花似锦,创新潮涌。连日来,“沈阳博士看沈阳”...
广西被查贪官家中发现很多金砖?... 转自:上观新闻据“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21日,广西互联网辟谣平台发布信息称,经核实,以下网...
夏天的低吟 转自:辽宁日报 孙琳 一道闪电 瞬间的闪亮,打开 心之窗,说一声 我爱你吧,雨声潇潇 九曲回肠 那是...
八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新华社电 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
匠心特技耀哈洽 创意作品展魅...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蒋平 漆器工艺、麦秸画、粮食镶嵌画、皮革制品、葫芦烙画和...
筑牢“电力+生态”双安全防线 转自:贵州日报 5月14日,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在黔西南州望谟县麻山镇开展“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
这些好看的鸟 都把黑龙江当成家 转自:黑龙江日报 伊春汤旺河中华秋沙鸭。 双鸭山饶河湿地东方白鹳。 齐齐哈尔扎龙湿...
马群街道疏堵结合治理摊点显成效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李灿炜 陆颖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端木)为进一步营造有序、...
连云港青少年走进民俗博物馆感受... 5月20日,连云港市连云街道云台社区组织青少年开展“走进民俗博物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