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在位于广东省北大门的梅州市平远县济广省际公安检查站,一场科技赋能的警务变革正在悄然重塑这里的平安防线。
随着嗡鸣声划破长空,搭载AI算法的警用无人机化身“空中哨兵”,从精准缉捕逃犯到智能疏导交通,从黑夜追踪嫌疑人到全时全域巡查,广东平远公安以“无人机+AI”创新模式,打造出“空地协同、人机联动”的现代化警务体系,为粤赣省界安全筑起一道智慧屏障。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平远县公安局获悉,近年来,围绕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平远县公安局在全市首创无人机警航战队,拓展低空警务在侦查抓捕、应急救援、治安防控、踏查铲毒、安全宣传等多个方面的实战应用,用科技力量为这座城市保驾护航,近期又解锁省际边界应用新场景。
智能查控破困局
平远济广省际公安检查站地处粤赣交界,此处与江西省相距不足6公里。作为日均车流量超3000辆次、节假日峰值突破万辆的交通枢纽,传统人力查控模式长期面临高强度工作负荷与有限覆盖范围的双重困境。
“以往依靠人力查车,民警四班三倒,每班执勤超10小时,不仅工作强度大,查控覆盖范围也有限。”平远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浩介绍说。
今年5月,搭载AI自动检测与追踪系统的警用无人机正式入驻检查站,彻底突破传统查控瓶颈。
5月1日,警用无人机首次实战即获得战果。当晚6时,警用无人机在空中巡查中通过系统算法发现嫌疑车辆,迅速锁定目标,协助执勤民警当场抓获一名在逃人员。
5月13日,警用无人机俯瞰航拍巡查时,通过AI算法发现一辆符合嫌疑特征的车辆,迅速启动追踪程序,精准锁定目标,并持续跟踪其行驶轨迹,实时将车辆位置、速度、行驶方向等关键信息同步传输回指挥后台。正在执勤的民警立即根据该线索布控。15分钟后,嫌疑车辆进入民警编织的天罗地网,网上在逃人员郭某某被抓获。这种高效的协作方式,实现从预警到处置的无缝对接,凸显科技赋能下“空地协同、人机联动”的合成作战优势。
截至目前,检查站通过空地布控拦截作战模式,累计查获4名网逃人员,抓获5名非法运输香烟嫌疑人,涉案金额超30万元。
夜间抓捕无死角
检查站周边山林密布地形复杂,夜间抓捕一直是个难题。平远公安将红外热成像技术融入无人机作战体系,成功破解这一困局。
5月15日晚,民警在出省方向对一辆小轿车开展例行检查时,在后备厢发现一批非法运输走私香烟的证据。嫌疑人徐某和李某弃车往附近山林逃窜。民警果断启用搭载热成像功能的警用无人机对附近山林区域进行高空巡查,即使是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清晰显示出人体的轮廓和位置。
很快,无人机便锁定嫌疑人的逃跑方向。接到指令的地面抓捕警力根据无人机传回的信息,迅速向嫌疑人所在位置集结,形成合围之势。在空地协同紧密配合下,嫌疑人最终落入法网。整个过程仅用30分钟。
“传统‘人海战术’不仅效率低,更存在二次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参与行动的平远县公安局巡警大队民警蔡晓映表示,热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夜间抓捕成功率大幅度提升。
智慧巡逻护平安
在日常交通巡逻中,警用无人机同样大显身手。
“平远公安提醒您,前方20米较拥堵,请及时分流进站”“前方路口发生交通事故,请勿占用应急车道”……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平远济广高速公路车流量大幅增加,搭载智能喊话系统的无人机化身“空中交警”,开展空中巡查与文明劝导,实时监控和不间断巡查高速路段交通情况,通过AI算法实时监测车流密度、事故隐患与违法停车行为,一旦发现违停、道路拥堵或事故现场,同步开展“空中喊话”劝导和提示,有效疏导车流,缓解交通拥堵。
“设定巡航路径后,无人机可自动识别应急车道违停、交通事故等异常情况,并将定位信息实时推送至指挥平台。”平远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大队长吴东华介绍说,这种“发现—预警—处置”的闭环管理模式,使单架无人机的巡逻效能达到传统人力的5倍以上。
正在检查站执勤的蔡晓映望着空中巡航的无人机感慨道:“它的视野覆盖范围远超人力,而且可以灵活穿梭,一架无人机的巡逻效能相当于好几名民警,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检查站警用无人机累计飞行220多个小时,实现辖区高速公路全程无重大拥堵、无长时间缓行的良好成效。
“下一步,警航战队将持续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提高无人机管理使用的精细化水平,全力推动警用无人机实战化与智能化应用向更深层次迈进。”陈浩告诉记者,随着“无人机+”多元警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科技赋能的防护网络将为粤赣边界筑起更为坚实的安全防线,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平远样本”。(记者 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