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继“水十条”(即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再次作出的全面部署文件于5月21日对外公布。
这就是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研究制定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行动方案》的出台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行动方案》设定的目标是,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已有9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这是不是你心目中的美丽河湖?
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山岛树木葱茏,湖面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的千岛湖如同一幅天然画卷,吸引着无数自然爱好者和摄影师前来探访,同时也是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千岛湖并非一直如此美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千岛湖也一度面临着临湖地带生态空间不足、水质保优压力加大、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增高等问题。为保护千岛湖“一湖好水”,杭州市以改革创新实现制度突破。建立特别生态功能区,出台《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县级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千岛湖环境质量管理规范》,确立生态保护“三个一”目标:“出境断面始终Ⅰ类、生态环境全国一流、全市第一”。创设干部任前“绿色谈话”、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生态审查等制度。
同时,以生态修复筑牢环湖屏障。统筹推进保护与修复,完成多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出台《千岛湖临湖地带建设管控办法》,严格控制临湖地带开发强度,科学保护湖岸线、山脊线和天际线。沿湖1210个人工湿地、各类生态缓冲带及大量自然岸线,形成陆域污染入湖的有效拦截带。
并以控源减污推动水岸同治。制定政策措施和保护措施“两张清单”,实施农业、林业、工业、生活四个污染防治方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打造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成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防治综合示范区。先后取缔湖区砂场81处,整治网箱养殖2728亩;实施全水域“保水渔业”和库湾“生态浮岛”措施,提升水质同时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
近年来,通过采取扎实措施,高标准保护千岛湖,千岛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由此进入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中。
自2021年起,生态环境部每年组织一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截至2024年,已征集包括浙江省千岛湖、福建省筼筜湖等在内的三批共9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参考指标突出美的核心导向
这些美丽河湖,都有着共同的一面。即按照生态环境部的标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保护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实现“人水和谐”的河湖。
据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刘静介绍,生态环境部此前制定参考指标,突出美的核心导向。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参考指标(试行)》,明确“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基本要求。同时,按照科学性、引导性、针对性、可行性的原则,设置生态用水保障、自然岸线率、水生植物保护、水生动物保护、湖库营养状态及水华情况、地表水环境质量6项指标,聚焦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突出问题,兼顾各地特点差异,引导地方转变以高耗水、高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推动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这些美丽河湖,又各有其特色经验与做法。
例如,深圳、东莞两市针对跨区域河流治理难题,建立深莞茅洲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协调机制,提升联防联治水平,有效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茅洲河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氨氮指标由2015年的23.4毫克/升下降至2024年的0.79毫克/升,实现从重度黑臭到优良水体(Ⅲ类水)的巨大跨越,消失多年的蓝尾虾、黑鱼和彩色蜻蜓重新出现,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
再如,厦门市久久为功推进筼筜湖综合治理,通过颁布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协同推进“海域、流域、全域”生态保护修复,打造出产业结构优、生活方式美的产城融合体系,经济发展的绿色动能日益强劲,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筼筜湖生态修复治理之路,筼筜湖片区逐渐发展成为厦门市标志性的行政、金融、商贸、旅游、居住中心,完成了从烂潮滩到“新客厅”的历史性转变。
点滴案例,折射出我国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中取得的耀眼成绩单——“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和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整治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碧水保卫战走深走实。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保持Ⅱ类水质。
抓好实施将加强全过程管理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行动方案》聚焦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望,集中攻克一批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亲水需求。共五个部分19项措施。
总体要求。提出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包括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强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持水域及岸线干净整洁,保障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6项措施。
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包括着力保障河湖生态流量,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强化生态流量监测信息共享3项措施。
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包括推进水生生物保护恢复,实施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强化生境修复和监管,加强防洪排涝治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满足群众亲水需求6项措施。
全面推进保护与建设。包括加强全过程管理,强化示范引领,加大支持力度,开展全民行动4项措施。
为抓好《行动方案》的实施,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全过程管理。制定国家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指标体系及水体清单。指导各省份依据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指标体系,组织地市对清单内的水体保护与建设情况开展自评估,对已达到美丽河湖指标要求的水体加强监管。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将群众身边的小微水体等纳入保护与建设范围,明确建设要求。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应符合法律法规及流域相关规划要求,不得妨碍河道行洪。生态环境部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监督检查等组织开展抽查,对抽查发现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出现大幅恶化,或存在群众举报问题经核属实的,依法依规处理。
期待“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早日遍布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