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戴正国 通讯员 阚夕芷田 张家璐)5月14日,在黔东南州凯里市碧波镇的田间地头,翻耕机轰鸣,插秧机穿梭,精准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又诗村2000余亩连片稻田里,翻耕机、插秧机不停忙碌,为大地织就一片片“绿毯”。据又诗村党支部书记陈廷林介绍,目前该村水稻插秧已超六成。
大堡村大竹组村民王德华全家总动员,驾驶小型旋耕机翻耕了25亩农田。王德华算起增收账:“今年用的是合作社培育的‘兆优5455’水稻苗,抗倒伏、产量高,每亩预计能多收100斤。”
据悉,该品种由碧波村福到种植养殖合作社专供,已覆盖全镇3个村500余亩稻田,预计带动农户亩均增收400元。
今年以来,碧波镇以稳粮、优特、增效为目标,构建“良品推广链、技术护航链、产销融合链”协同发展体系,积极推广“兆优5455”“泰优390”等高产水稻品种,通过建立示范点等,带动全镇水稻良种覆盖率超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