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1]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亟待深刻领悟行动背后的战略逻辑、属性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助于增进行动自觉、把握行动要旨、明确行动路径,有效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把握战略逻辑,增进行动自觉
增进行动自觉是有效提升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效果的前提。要系统梳理、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和国家相关文件中的重要精神内涵,深切领悟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以“德”强师、以“师”强教、以“教”强国环环相扣的战略逻辑。
(一)建成教育强国是以“教”强国的战略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3]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一体部署,置于高质量发展之后,并明确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4]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5]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国际竞争与大国博弈进一步加剧,开新局、育新机越来越依靠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大,越来越依赖于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朝着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扎实迈进。强国建设依靠科技,科技创新依靠人才,人才培养依靠教育。这是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也体现了以“教”强国的战略需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师”强教的战略需要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具体体现为九个坚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即为其中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7]
新时代的两次全国教育大会均选择在教师节的特殊时间节点召开;两次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均印发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性政策文件,且运用了“极端重要性”“特别重要地位”等类似表述,标志着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因此,强教必先强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彰显了以“师”强教的战略需要。
(三)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是以“德”强师的战略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8]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相关表述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9] 党的二十大报告基本延续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相关表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更是殷殷期望、谆谆嘱托:2013年9月9日,勉励广大教师要做到“三个牢固树立”;2014年9月9日,寄语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2016年9月9日,嘱托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2016年12月,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四个相统一”;2019年3月18日,再次提出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个要”;2022年4月25日,强调广大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地考察时还多次强调广大教师要成为“大先生”;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科学阐述;时隔一年,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10]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因此,教师的师德水平深深影响着未来社会成员乃至整个民族的道德高度。党的政策话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且重要性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也体现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是以“德”强师的战略需要。
二、把握属性逻辑,领悟行动要旨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充分契合并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把握三大属性是领悟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要旨的关键。
(一)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突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属性,解决了为谁而教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最首要的特点是政治性。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首次提出了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问题。[11] 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制定教育方针时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第一条。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12] 这体现了党对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始终有着深刻、坚定的认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13]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教育工作始终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有用人才。教师队伍建设也是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号召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二)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突出了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人民属性,解决教而为谁的问题
马克思在强调教育的政治性的同时,也关注教育的人民性,不仅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终极目的。[1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新时代广大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使命担当,又被赋予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可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育人旨归和人民立场。
彰显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人民属性就是要努力做到人民至上、以人为本,解决教而为谁的问题。换言之,就是要坚持育人至上理念,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能够有效筑牢教师信仰之基,赋能教师队伍以更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祖国人才之基。
(三)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突出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属性,解决了因何而教的问题
“教育的‘战略属性’,是教育强国的核心使命,突出表现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整体布局中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教育科技人才系统安排、集成部署,有利于发挥三者1+1+1>3的倍增效应,从而更好地合力激发创新力量,加快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建设深度关联、不可割裂,三者共同服务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目标。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要深刻把握这一战略属性,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一方面通过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更高素质劳动者;另一方面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三、把握实践逻辑,探寻行动路径
探寻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有效路径,需要在把握其战略逻辑和属性逻辑的前提基础上把握实践逻辑,真正实现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质效齐升。
(一)践行教育家精神,铸牢一个灵魂
大力践行教育家精神,铸牢一个灵魂是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行动主线。
首先,要从辨明“铸魂”与“强师”辩证关系的角度明确“铸魂”的极端重要性。“铸魂”的价值指向“强师”,“强师”的前提在于“铸魂”。如果中国教师群体缺乏特有的、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打造强师队伍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要紧扣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深刻理解把握“铸魂”的内涵要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9日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要深刻理解、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增添实效。
再次,要坚持和运用一体化理念提升“铸魂”的全面性与有效性。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整体思维,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贯穿落实到教师培养、培训、服务、研究全过程;贯彻落实到教师教育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教材、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各环节;贯彻落实到中小学幼儿园党的建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素养提升等多方位之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条件保障、加强质量监控、健全评价制度。
(二)强化高层次培养,推进一个跃迁
《意见》指出:“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18] 推进新一轮学历跃迁、培养高层次教师有助于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推动落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行动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从“有没有”“均不均”“优不优”
“强不强”不断发展提升,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结构也经历了从“中师—大专—本科”老三级到“大专—本科—研究生”新三级的结构跃迁。2023年,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78.03%;初中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3.09%。可见,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已基本实现“本科化”。[19] 但对标教育发达国家,从教师的入职学历水平看,我国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以高中教育为例,世界主要国家研究生学历层次的占比已达70%,[20]而当前我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约14.01%,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约9.41%。[21] 因此,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是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项迫切任务。要在已有基础上一手抓增量的培养层次提升,一手抓存量的学历补偿,构建“本科—硕士—博士”强三级结构,逐步实现高层次教师培养,贯彻落实《意见》精神。
(三)聚焦复合型教师,突出一个重点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不仅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层次”,更要关心教师队伍的素质“规格”。
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强教之师的素质规格体系。审视教育实践场域,一些中小学校长教师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教育综合化转型带来的去师范化尴尬;教师创新性不足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困境,启示我们要造就复合型强教之师,以道德性、学术性、师范性、创新性、拔尖性等为主要维度构建强教之师的素质规格体系。
其中,面向国家发展需求,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要以创新性为重点,探索复合型教师的造就之途。在养成高尚师德、扎实学识、育人智慧基础上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为强国之师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夯实进阶之途。在具体路径上,要更加注重对教师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教书育人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教师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和数字能力的发展;更加注重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人才工程引领,让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等相融汇,提升教书育人质量。
本文系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大项目“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机制与路径研究”(VFA230003),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研究”(2025-CXTD-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罗红艳,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一夫,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人民教育》2025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5][9][13]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N]. 人民日报,2024-09-11(001).
[2][1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9-10(001).
[3][10]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001).
[4] 新华网.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 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40718/a41ada3016874e358d5064bba05eba98/c.html.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8-02-01(001).
[7][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4-08-27(001).
[8]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2-11-18(001).
[12] 习近平.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 求是,2024(17):4-7.
[14] 蓝晓霞,张安梅. 试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三大逻辑[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24):31-33.
[15] 姜朝晖. 教育“三大属性”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N]. 光明日报,2024-9-24(15).
[16]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22-10-26(001).
[17] 新华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EB/OL].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721/cec09ea2bde840dfb99331c48ab5523a/c.html.
[19][21] 安雪慧. 努力提高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师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N]. 中国教师报,2024-10-30(14).
原标题: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三重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