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5月21日是传统节气小满。小满到来,万物生机盎然,此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为帮助公众更好地应对小满时节的健康挑战,5月21日,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专家张敏。
张敏介绍,中医理论强调 “天人相应”,小满时节阳气旺盛,雨水增多,天气闷热潮湿。人体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于体表,体内阳气相对不足,脾胃易受影响,湿邪易乘虚而入。
张敏说,小满节气容易引发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一是湿邪困脾: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人体易被湿邪侵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症状,还可能伴有身体困重、四肢酸楚、舌苔厚腻等表现。二是心火旺盛:天气炎热,心火易亢,导致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症状。情绪波动也容易加重心火。三是皮肤病多发:湿热之邪蕴结于皮肤,容易引发湿疹、痱子、疖肿等皮肤病,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
张敏也推荐了一些中医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方面,应清热利湿,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丝瓜、苦瓜等。可煮薏苡仁红豆粥,薏苡仁、红豆均有利水渗湿的功效,二者搭配,既能祛湿又能健脾。
还应健脾益胃,适当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白扁豆、芡实、大枣等。山药可煮粥、炖汤或清炒,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白扁豆能健脾化湿,可与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此外,要避免生冷油腻,少吃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油腻、辛辣、甜腻食物也应尽量少食,防止助湿生热。
起居养生方面,要顺应天时。《黄帝内经》云:“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适当晚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以顺应夏季阳气充盛,利于气血运行。但要注意避免熬夜,以免损耗阴血,加重心火。
要防湿避寒,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避免潮湿。衣物、被褥要勤晾晒,避免穿着潮湿的衣物。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防止风寒湿邪入侵。
还要适当运动,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时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帮助身体祛湿,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防出汗过多耗气伤津。
情志养生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小满时节,天气闷热,人容易烦躁不安。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通过听音乐、下棋、钓鱼、旅游等方式调节情志,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助于调节心火,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张敏介绍,艾灸养生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
艾灸足三里、阴陵泉、脾俞等穴位,可起到健脾祛湿、温通经络的作用。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能调节脾胃功能;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擅长祛湿;脾俞是脾的背俞穴,可健脾益气。
此外,穴位按摩也可以起到预防保健作用。按摩内关穴、劳宫穴等可清心火。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每天按压 3 - 5 次,每次 1 - 2 分钟;劳宫穴在手掌心,第 2、3 掌骨之间偏于第 3 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用拇指按压,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小满时节的健康挑战,享受健康生活。
张敏提醒,顺应节气变化,科学养生,才能更好地享受健康生活。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