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人民群众的需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是要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同时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意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将前期实践经验和改革成果上升为制度安排,对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主要包括4部分内容。”秦海翔介绍,在总体要求方面,《意见》明确了城市更新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在主要任务方面,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
在支撑保障方面,围绕破解城市更新工作的难点问题,《意见》提出6方面举措,包括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完善用地政策,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建立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健全法规标准等。在组织实施方面,《意见》强调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省级党委和政府要确定本地区城市更新行动的目标任务,城市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各部门要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支持。
在解读《意见》部署的8方面主要任务时,秦海翔说,《意见》部署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同时,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提出了很多务实举措。比如,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推进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建设完整社区、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及增加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加方便高效的公共服务和更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在组织实施上,《意见》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差异,科学合理确定城市更新的重点任务,细化实施路径,完善工作方法,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力有序推进实施,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力戒形式主义,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秦海翔介绍,“十四五”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补短板、强弱项、增效能的政策举措,大力实施老化管道的更新改造,建设城市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目前已累计建设改造各类市政管网50万公里,消除城市的易涝积水点4800个。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部署要求,持续推进城市燃气、供水、污水、排水、供热等地下管网的升级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实施城市排水防涝提升工程,推进城镇燃气的安全整治,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水平,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的长效管理制度。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既有利于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又有利于释放巨大内需潜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赵成峰说,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门设立城市更新专项,支持城市更新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已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的基础上,扩围支持城市危旧住房、老旧街区(厂区)转型提质等工程。目前正在抓紧组织计划申报和项目评审等工作,将于今年6月底前下达2025年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在“两重”建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安排中,将继续对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给予支持,并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建设。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左翰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