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20日电(记者柴婷、刘彤、王紫轩)中央气象台5月20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21日我国华北部分地区将继续出现35摄氏度至36摄氏度高温天气,其中,陕西南部、山西南部等局地可达40摄氏度以上。
记者从山西省气象局了解到,20日,山西省中南部部分地区出现35摄氏度以上、局部40摄氏度以上高温,部分麦区可能有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晋中盆地,运城和临汾局部有轻到重度干热风灾害风险。
高温天气持续,目前陕西省气象局和各地市气象局均处于重大气象灾害(干旱)Ⅳ级应急响应状态。5月20日、21日,陕北、关中、陕南等多地气温达37摄氏度以上,宝鸡、西安、咸阳、安康等地的气温,将达到40摄氏度及以上。
望着山坡上一株株叶子发黄、开始卷曲的茶树,陕西省宁陕县梅子镇生凤茶园负责人王兴兵的眼神里,满是担忧和焦急。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宁陕县,今年1到4月总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减少40毫米以上,土壤墒情明显偏差。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给群众生活、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抗旱保生产,王兴兵和村民主动行动起来。为了抽水灌溉茶树,大伙儿肩挑背扛,磕磕绊绊地将300多斤重的应急水泵搬运到远处的水源。
随着“咔哒”一声电闸闭合,清冽的水流如甘霖般喷涌而出,缓缓注入干涸的茶田。
在距离梅子镇35公里的筒车湾镇胶州小区,住户谷照秀打开自家的自来水管,清澈的自来水便接满了洗菜盆。“虽然今年天气干旱,但我们镇一直都没停过水,平时生活用水都很正常。”
为了坚决守住人饮安全底线,陕西省水利厅指导各地、各单位从最不利情况出发,按照“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的要求,动态跟踪水库蓄水、墒情及需水变化情况,动态优化水量分配方案,保障用水安全。
高温少雨,也给甘肃省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旱情。记者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入春以来,由于气温偏高,降水偏少46.2%。目前,甘肃已对武威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启动干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龚淌村位于远离河流的半山腰上,农户大多靠自家集雨场窖存水进行小面积点灌。记者在59岁的村民刘彦河家中看到,他用烧水壶打了水窖中的存水,给每株苗精准“喂水”。
据了解,该村每家都有政府补贴修建的至少1个集流场和2个水窖。“我家水窖能蓄水50方左右,主要保障家里4头牛和20多只羊的饮水。”刘彦河说。
记者走访过程中看到有水车正向各村运水,环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按照“先保人饮,后保产业”原则,组织县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安排三支送水队伍将自来水统一送到乡镇村组应急取水点,由乡村组织农户拉运,尤其对特殊困难群体由乡村送水上门,确保群众生活用水不出问题,目前已为20个乡镇应急取水点送水22428方。
运城市是山西冬小麦的主要产区,近日,据气象部门预测,运城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7摄氏度,局部地区甚至超过40摄氏度,并伴有干热风。“当前正值籽粒灌浆关键期,持续高温会导致小麦提前‘枯熟’,千粒重下降。”运城市夏县高级农艺师李淑能说,灌浆饱满度直接决定今年的收成。
为应对旱情,运城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夏粮稳产增收。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根据小麦苗情和墒情进行科学管理。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介绍,今年还推广了“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田、地面传感器,构建起三维墒情监测网,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记者从甘肃省气象局获悉,5月21日至22日,受高原槽和冷空气影响,甘肃甘南、陇南、天水、定西南部、平凉西部等地将有一次降水过程,对当前旱情有一定缓和作用。
气象和水利部门提示,受旱地区要做好应急供水、农业灌溉用水的保障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通过科学安排灌溉用水轮次等努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缓解旱情影响。
编辑:刘润榕
上一篇:宣传防毒拒毒知识
下一篇:下一步,货币基金跌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