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记者从乌鲁木齐海关获悉,“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改革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及乌鲁木齐陆港区等地启动。这是全国铁路口岸首次启用该模式,实现了智慧申报、智能检查、信息共享,新疆铁路口岸进口货物通行时间压缩70%,出口货物属地作业时间压缩80%。(《光明日报》5月17日)
千年前,络绎不绝的驼铃商队串起古丝绸之路盛景;如今,呼啸穿梭的中欧班列铺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图景。
十年丝路谱华章,奋楫扬帆启新程。霍尔果斯地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界,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自2016年开行首趟中欧班列至今,这座常住人口不到10万人的边陲小城,也因中欧班列迎来了新的发展。2024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日均开行中欧(中亚)班列22列以上,平均每2小时完成一列入境返程班列换装。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日用百货、机电设备、电子产品等通过新疆铁路口岸走向中亚和欧洲市场。2025年3月20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突破2000列,比去年提前18天。如今,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日均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达23列以上,“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为逐年攀升的班列数量和过货量保驾护航。
随着我国外贸持续向好,跨境货物运输需求旺盛。新疆铁路部门抓住契机,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中欧班列运输保障能力。统筹行车、货运、装卸等运输资源,合理安排列车接发、解编及货物装卸作业,畅通口岸运输组织;深化与海关、边检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大力推进“数字口岸”“无纸化通关”系统项目和铁路快通等业务,提高通关效率。随着中欧班列开行量的持续增长,霍尔果斯口岸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品类从单一农副产品、工业制品逐渐发展到小轿车、精密仪器、电子元件等200余种,为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科技创新、智慧运营,为穿越山海、横贯欧亚的中欧班列按下了驰骋“加速键”。近3年来,新疆铁路口岸过货量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该口岸中欧(中亚)班列开行量达8730列,同比增长12.5%,过货量达2865万吨,占全疆陆路口岸过货量的近七成,占全国铁路口岸过货量的1/3;通行中欧(中亚)班列1.6万列,占全国五成以上。目前,“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已在相关铁路口岸及腹地城市业务现场顺利运行,并取得初步成效。进口货物通行时间从2~3天压缩至16个小时内,属地出口货物通行时间也从6个小时压缩至1个小时。通过数字口岸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实现铁路、海关数据实时互通,通过实时掌握列车动态及货物放关信息,预计提升车辆周转效率20%以上。单车货物综合核算成本也有所降低,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
天山南北美如画,钢铁驼队续传奇。中欧班列一路前行,将继续“点亮”更多梦想,驶向美好未来。(张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