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见东坡》VR体验让游客在数字时空中对话千年文豪,当贵州“村超”的草皮上踢出乡村振兴的进球,当敦煌夜游的激光秀照亮丝路文明的基因密码,中国旅游业在蓬勃发展中,迎来了第十五个“中国旅游日”,今年的主题是“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推动神州大地上的好风景转变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山水之间绘就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画卷。
推动资源禀赋转化成发展优势,文化出圈的背后,走出了文旅融合的新道路。苏州湾博物馆的裸眼3D运河穿越技术,使游客5分钟体验千里水道,传统文化正突破“博物馆”的困境,在沉浸式场景中完成从文化记忆到价值创造的转变,也让文旅走出了不一样道路。在县域经济中,这样的转型无疑更为显现。例如,贵州榕江“村超”将侗族大歌、酸汤鱼宴、蓝染技艺编织成体验经济图谱,51%的运营收益反哺乡村基建,49%投入文化教育,乡村的面貌,便在这种反哺中一步一步向美向新而行。乡村旅游展现出的开放、包容、真诚、善意和温暖,实现了乡村从“网红”向“长红”的转变,也推动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顺。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流量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也带动地方产业升级。想感受呼伦贝尔的草原风情,游客必须前往辽阔的东北大地;想一睹大唐不夜城的国潮国韵,只有亲身来到陕西西安;想品味地道川菜的热辣火爆,天府之国总是令人向往……越古老、越特别的文化积淀,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相聚于此。同时,伴随着地方特色的文化,也吸引着人们买文创、穿汉服、抽盲盒、逛主题街区、住特色酒店,旅游的“乘数效应”充分释放,旅游业在满足人们高品质旅游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各个产业齐头并进,文旅深度融合正成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子”。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正成为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重要着力点。从红色旅游令人感怀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到文博游不断激发游客爱国豪情;从“诗和远方”寄托人间理想,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广泛共鸣,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更构筑起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当珍贵的文物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实现了跨越时空交流,当“和而不同”的传统价值获得国外游客认可,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的过程中,更好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凝聚出了文化自信的磅礴伟力。
文旅“流量”变发展“增量”,绘就美好生活新图景。当三星堆青铜神树遇见现代光影技术,当《千里江山图》化作数字文旅IP,传统文化正在创造性转化中重塑现代性。“中国旅游日”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推动人们向着期待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拼搏。当世界通过旅游读懂中国,当中国借旅游通向世界,在美美与共中,中国旅游必然成为诗意的远方。
【责任编辑:王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