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迎来新一届联邦政府。在经历了2024年底联合政府崩溃和提前大选后,由联盟党与社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新一任总理默茨的领导下正式上台。面对德国经济连续多年的低迷表现,新政府以重振经济为核心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设想,旨在恢复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地位。
近年来,德国经济陷入结构性困境,昔日的“欧洲经济引擎”光环逐渐褪色。2023年和2024年,德国经济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萎缩0.3%和0.2%。今年4月下旬,德国政府发布春季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25年德国经济零增长,低于1月份预测的增长0.3%,这意味着德国可能面临连续3年的经济停滞。
德国经济低迷的原因复杂且多维。首先,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能源危机对德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重创。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价格飙升,迫使德国调整能源政策,高企的能源成本削弱了制造业的竞争力。其次,工业部门表现不佳,汽车、化工和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的订单量持续下降。最后,国内投资不足、劳动力短缺、数字化转型滞后以及繁重的官僚程序等进一步拖累了经济增长。
新一届政府上台时,德国还面临财政约束与政治分歧的双重压力。2025年联邦预算谈判因“债务刹车”机制而一再推迟,联盟党和社民党在财政政策上的分歧使预算制定充满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德国民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低迷,消费意愿疲软,企业投资谨慎。这些挑战为新政府的经济振兴计划设定了高门槛。
为了重振经济,德国新一届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是推动减税与去官僚化。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刺激投资和创新;减少繁琐的行政审批流程,特别是在建设项目和企业注册方面;计划通过“去官僚化法案”迅速削减行政成本。
二是优化能源政策。包括推动能源市场改革,降低工业用电成本;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同时短期内可能延长对部分传统能源的使用,例如天然气等,以稳定能源价格;优化能源转型政策,减少企业的额外成本负担。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与气候保护投资。包括设立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和气候保护特别基金,用于交通、数字化和能源转型项目;改革“债务刹车”机制,允许更多公共投资,同时保持财政纪律;优先投资铁路网、5G网络和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
四是改革劳动力市场。吸引高技能移民,通过简化签证程序和国际人才招聘政策,填补技术岗位空缺;推动职业培训和再教育项目,提升劳动力适应新经济需求的能力;鼓励女性和老年劳动力参与,延长工作年限,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造成的压力。
五是推动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包括增加对研发的公共和私人投资,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生物技术领域;支持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发展,设立专项基金为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推动“工业4.0”战略,加速制造业数字化。
六是加强国际合作。包括深化德法关系,推动欧盟内部市场改革,降低贸易壁垒;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外交谈判维护德国企业利益;加强与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经济联系,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尽管新政府的经济振兴计划雄心勃勃,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将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债务刹车”机制限制了政府的财政空间。尽管德国公布的5000亿欧元基金财政方案为新增债务开了绿灯,但联盟党和社民党在预算优先级上的分歧可能导致政策执行受阻。此外,默茨在联邦议院总理选举投票中仅以微弱优势当选,其领导力可能受到质疑。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紧张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为德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风险。尤其是欧盟内部的分歧可能削弱德国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由于德国经济已连续多年低迷,选民对新政府的期望极高。如果短期内无法取得明显成效,政府的公信力可能受损,进而影响默茨和新政府的支持率。
新政府的经济振兴计划为德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希望,未来一段时间,德国能否重塑其经济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执行效率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财政刺激和减税措施有望提振企业信心,刺激投资和消费。德国政府此前发布的春季经济预测报告指出,2026年德国经济可能将增长1%。
从长期来看,德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至关重要。数字化、绿色能源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需要持续投入和跨党派合作。如果新政府能够平衡财政纪律与投资需求,同时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德国有望在默茨领导下重拾经济增长动能。
此外,新政府的外交努力也将影响德国的经济前景。默茨承诺重建德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这不仅需要与欧盟伙伴的紧密合作,也需要通过多边平台稳定全球贸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