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近段时间,新冠病毒感染出现一个“小高峰”,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显示,5月初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占16.2%,与4月初7.5%的比例相比,呈现翻倍式增长。
知名艺人也因感染新冠病毒将演唱会延期,引发人们热议。此次新冠病毒传播会持续多久?公众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5月19日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第一问:当前流行的是哪种变体?
与引发大流行的原型株相比,新冠病毒已经在关键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先后演化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直到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冠病毒“善变”的特性,让它在致死率不断降低的同时,提升了对人群免疫的逃逸能力。
那么,今年流行的新冠病毒是哪种变异株?其致病性如何?
“新冠病毒变异株是不断变化的,学界基于基因组测序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试图预测病毒的变异方向,‘先病毒一步’掌握下一个变体。”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陆剑告诉记者,当前流行的变异株基本全是奥密克戎变体。目前,根据国际上新冠病毒传播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变异株LP.8.1是当前主流类型。根据传播能力判断,它还将作为主流变异株流行一段时间。
陆剑表示,新冠不同变异株的流行分布在实时变化,国内具体流行株与国际上是否有区别,还需要以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哨点监测情况显示,尽管新冠病毒的门诊病例数在南方和北方均位居第一,但需住院救治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数分别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第二问:能否快速判断感染?
当前有多种病原体可诱发发烧、咳嗽、流涕等症状,多种急性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阳性率在特定人群中仍有分布,如何在多种病原体中迅速分辨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助力对症治疗?
华大基因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当前的测序手段已经能够对不同呼吸道病毒进行精准分析和分型。例如,通过对呼吸道感染者进行靶向测序,可以对包括新冠在内的232种呼吸道病原体和耐药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为患者提供全面鉴别诊断和混合感染识别。
国内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检测确诊工具,不仅能够实现15分钟快速检测,也可以精准甄别包括新冠在内的多种呼吸道病毒。例如,华大基因的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能在15分钟内快速给出结果;博奥晶典的6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可精准甄别甲乙流病毒、新冠病毒、鼻病毒等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
第三问:如何预防感染和避免重症?
河北省邯郸市人民医院院长李楠告诉记者,因新冠病毒感染来就诊的患者最近确实有所增加。
“立夏过后,北方温差大,热的时段应注意少吹空调,少吃冷饮,不贪凉;同时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能更好地预防病毒‘钻空子’。”李楠说,公众应继续保持勤洗手、戴口罩、咳嗽时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
“如果有发烧症状,可先进行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服用退烧药。针对呼吸道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止咳药。”李楠表示,感染新冠病毒也不用太焦虑,放松心态对症治疗有利于康复。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由于病毒传播风险持续存在,高龄老人等脆弱人群感染后仍面临较高重症风险。对于重点人群,基层医疗机构应充分发挥群众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开展疾病预防、检测等服务,助力重点人群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转重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