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南宁市西乡塘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黄伟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5月18日,面对记者采访时,他目光坚定,语气诚恳地说:“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是鼓励和鞭策,未来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把党和国家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位残疾人心中。”
黄伟正在了解残疾人工作。
实施双轮驱动策略结硕果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必须用心血浇灌。”黄伟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并付诸行动。面对辖区1.8万名持证残疾人的多样化需求,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创新机制、整合多方资源,成功推动西乡塘区残疾人服务由“保障生存”向“赋能发展”转型,开创出一条具有广泛示范效应的助残新路径。
在织密基层服务网络方面,黄伟推动实施基层残协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在68个社区、72个行政村配备120名残疾人专职委员,构建起“城区—镇街—村社”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其中,在明秀北社区,他主导建立了城区首个标准化“残疾人之家”,集康复、就业、文体等10余项服务于一体,惠及周边上百名残疾人,该项目已成为广西基层残协建设的典范,吸引众多残疾人和有关单位观摩学习。
就业帮扶是助残工作的关键一环。黄伟创造性提出“技能赋能+岗位适配”双轮驱动策略。4年来,团队累计开发就业岗位626个,帮助281名残疾人实现就业,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率达到100%。通过推动320家企业落实按比例就业政策,1182名残疾人获得稳定工作,西乡塘区残疾人就业率连续3年稳居南宁市首位。
针对残疾人出行难、岗位适配度低等问题,他探索“企业订单+残联培训+社区托底”机制,在居民区创建了5个“社区就业车间”,提供非遗手工艺品制作、数据标注、电子产品制作等贴合残疾人能力的岗位。通过“1名导师+2名助手+10名残友”协作机制,累计培养技能人才300余名,人均月收入超2700元,相关案例入选自治区级就业创新项目。
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西乡塘区残疾人事业连续3年在全市考核中位居榜首,这背后离不开黄伟在工作中对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实施与推广。例如,通过实施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家庭保洁、病患陪护等服务,并为困难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
5月16日,当黄伟踏上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台的那一刻,璀璨的灯光与热烈的掌声交织,让他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当亲眼看到李强总理逐一与全国自强模范握手,亲切询问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情况时,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群体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残疾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不仅是对他过往工作的认可,更坚定了他在助残事业上继续深耕的决心。在与全国自强模范、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交流中,黄伟被无数感人故事深深打动。这些残疾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黄伟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黄伟坚定地说,“我将以此次表彰为新的起点,继续带领团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残疾人工作,让更多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载誉归来的黄伟,没有沉浸在荣誉之中,而是迅速投入新的工作规划中。他表示,将重点推进两大工作:一是加快“社区就业车间”模式的复制推广,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二是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呼吁更多爱心企业参与残疾人就业帮扶,共同开发更多适配岗位,让残疾人真正实现体面就业、尊严生活。
来源 |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韦薇 通讯员 蒋寿兰 /文 (受访者供图)
编辑 | 劳方
责编 | 刘晓婧
审核 | 王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