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研报虎)
投资要点
以市占率为中心,整体产品出货量创出新高。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7.7%至73.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4%至11.03亿元。公司以市占率为核心的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产品出货量创出新高,达到43.62亿颗,同比增长39.72%。主要产品上,NORFlash继续在消费、网通、计算、汽车等领域实现较快增长,总出货容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度公司Serial NORFlash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二位。在DRAM产品上,营收及出货量实现了同比超过翻倍的增长幅度。MCU及模拟产品上,年销售量达到5.4亿颗,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7.84%,相比2021年行业极度供不应求的高点出货量(约3.94亿颗)亦成长37%,继续保持国内通用32位MCU的市场领先地位。进入2025年,尽管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外部环境挑战重重,但得益于国家出台增量政策呵护信心,以及部分下游需求有所前置,公司业绩延续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7.3%至19.09亿元,环比增长11.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6%至2.35亿元,环比回落13.2%。公司毛利率为37.44%,同比小幅回落0.7ppt,主要源于利基型DRAM产品较去年同期竞争有所加剧。
定制化存储在手机旗舰机、AIPC、汽车、机器人等多个端侧AI应用有序推进。公司将控股子公司北京青耘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针对定制化存储解决方案等创新性业务的子公司进行孵化,在保证公司现有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投资创新技术领域,可推动公司积极开拓包括定制化存储方案在内的新技术、新业务、新市场和新产品。公司有比较齐全的利基存储工艺平台,包括NORFlash、SLCNANDFlash以及DRAM,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有客户提出非标准接口存储器产品的需求,应此需求,公司开展定制化方案业务。定制化存储器产品不是标准接口,也不是通用产品,项目开发周期长,业绩释放的周期也较慢,因此设立青耘科技并组建专门的团队来服务客户。与标准接口的存储品产品相比,定制化存储产品的接口、容量等取决于客户对其具体应用的差异化需求。应用场景包括IoT、智能终端等,产品定义来自客户产品的规格要求,通常客户会综合带宽、功耗等指标进行选择和定义。定制化存储在端测AI领域有望赢得较多需求。目前,公司定制化存储业务在手机旗舰机、AIPC、汽车、机器人等多个端侧AI应用场景中有序推进,公司在手机旗舰机和AIPC领域的产品研发进度正常,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迎来积极进展。
利基型DRAM有望受益于行业头部公司减产甚至退出,公司持续推进DDR48Gb以及LPDDR4产品客户导入。受到大厂抛售生命周期尾部利基型产品的影响,一季度利基型DRAM总体上处于竞争相对激烈的局面中,收入同比出现小幅下降。但3月以来,行业涌现出边际改善的迹象,特别是以DDR48Gb、LPDDR4等产品为代表的一些利基型产品,价格已经有所回升,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海外大厂更加坚定地向HBM、DDR5等主流产品迁移,进一步淡出利基型市场,同时由于上述利基型产品的下游客户此前并未充分计入大厂减产/退出的预期,库存水位较低,因此在供给收缩的背景下价格上扬。DDR44Gb及以下容量的利基型产品,Q1价格总体稳定、近期温和上涨;进入Q2,公司认为在市场消化完大厂的尾货后,在需求保持正常季节性的前提下,价格也有望进入回升的通道。一季度,扫地机、TV等消费下游需求较好,工业也在温和复苏。2025年,公司将持续推进DDR48Gb产品在TV等领域的客户导入,以及LPDDR4产品的客户导入,补齐利基型DRAM产品线,进一步覆盖网通、工业、TV、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客户。在定制化存储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推进产品研发及客户项目落地。
工业机器人等终端对MCU需求持续增长,公司积极把握机器人等端侧AI发展带来的直接、间接受益机会。MCU应用广泛,特别是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从发动机到智能座驾等相关领域的MCU需求量剧增。此外,具备小型化、低功耗、高实时性的MCU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物联网设备中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工业控制设备复杂度的提升,诸如工业机器人等终端对MCU的需求将持续增长。MCU产品线是公司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截至24年报告期末,公司已成功量产63大系列、超过700款MCU产品供市场选择。面向数字能源、充电桩、储能逆变、变频器、伺服电机及光通信等应用场景,推出GD32G5系列高性能MCU产品;面向伺服控制、变频驱动、工业PLC、工业通讯模块、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场景,推出GD32H75E超高性能工业互联MCU产品;面向电机运动控制、数据采集、工业自动化、通讯模块及传感器等应用场景,推出GDSCN832系列从站控制器;面向能源电力、光伏储能、工业自动化、工业PLC、网络通讯设备及图形显示等应用场景,推出GD32F5系列高性能MCU;面向车身域控、远程通信终端、车灯控制、电池管理、车载充电机、底盘应用及直流变换器等应用场景,推出GD32A7系列车规MCU产品。在机器人领域,依托此前在伺服电机等领域积攒的工规技术优势,与多家优秀的机器人公司开展合作,公司此前已在MCU、flash等多个产品线积累了性能、工艺、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优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93/120/14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0/2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54倍、40倍、3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环境和行业波动风险,供应链风险,人才流失风险,汇兑损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