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股价平稳,75岁董事长还这么卖力营销,产品牵扯“数据不完全”的情况下,价格还不便宜,科伦药业图什么?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乌彦祖假正经
· · ·
现在最内卷的职位应该是董事长,为了传播自家产品都拼了。
5月8日,上市公司科伦药业发布了一则广告,75岁的董事长刘革新“赤膊上阵”,用健硕肌肉为公司旗下一款抗衰老产品代言。
工作人员强调,刘革新的身材没有P图,完全是“真材实料”。因为董事长一直在吃“麦角硫因胶囊”,每天5点起床坚持健身。
话都说到这儿了,八妹就去找了一下这款胶囊。目前仅在日本上市,售价1499元每瓶(60粒),约等于一粒25块钱。
国内买不到,广告不是白打了吗?不会的,“618”要来了,产品即将在各大平台开通海外代购。
董事长赤膊营销,又是主打海外代购,这胶囊究竟是什么神丹妙药?背后的科伦药业要赚麻了?
1.
/ 75岁董事长“肉身带货”,
背后的生意还需“小白鼠”? /
刘革新这则广告发布在“科伦集团”旗下的几个账号中。
文案写道:“刘先生75岁——没有不可能。”,正面特写刘董事长的胸肌,紧接着画面又转向背面,把背阔肌展示了一遍,最后才用16个字点出了产品信息。不仔细看,还以为视频是董事长的“个人肌肉秀”呢。
1、坚信P图派:“75岁还能有这状态?肌肉线条明显是摆拍吧?不科学。”
2、意识清醒派:“这波肉身营销真的赢了。看了一遍,产品记住了大概,最主要记住了这个人。”
3、反抗内卷派:“蹭老年励志流量是不是没底线了?75岁还被逼着秀肌肉,能尊重一下退休年龄吗?”
针对各种质疑,科伦药业进行回应:
董事长的身材一点没有P过,身材状态完全真实。因为董事长吃了三年麦角硫因胶囊,并长期保持运动习惯,每天早上5点开始健身。
麦角硫因是一种抗氧化剂,一听功效就知道总有一天会被用在化妆品和保健品上。事实也是,近年来,多家知名化妆品、保健品公司都将其用作“营销噱头”,说它能够抗衰老、提升睡眠质量、改善记忆、皮肤变好......
刘革新代言的“麦角硫因胶囊”,由科伦药业子公司川宁生物负责提供原料,日本工厂代工,再由科伦药业子公司“科伦永年”销售。除了生产,大部分环节都掌握在科伦药业手里。
八妹发现其售价是1499元/瓶(60粒),平均下来一粒需要25元,相比其他保健品价格高不少。而且目前仅在日本线下销售,国内只能代购日本的产品,不过根据公司发布的信息,5月底或者6月初也可以通过京东海外购、天猫国际进行购买。
这个时间点,刘董事长的广告火了,确实给产品助力不少。有一点需要指出,根据新加坡和内地专业人士确认,麦角硫因在大规模“人体实验数据”有限,药效机制和安全性还需要临床数据支持。
怪不得没能在国内生产,感情还缺数据支持啊,虽然从日本代购,但怎么都感觉下单的人会成为“小白鼠”。
八妹去查了一下科伦药业。这是一家医药制造企业,核心是输液产品,国内市占率第一。股价现在维持在34元/股附近,离股价最高点38元并没有大的波动,市值达540亿元。
既然股价平稳,董事长还这么卖力营销,产品牵扯“数据不完全”的情况,价格还不便宜,科伦药业图什么?
2.
/ 业绩“过山车”,
资本大佬豪赌新风口? /
4月底,科伦药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18亿元,同比微增1.67%;归母净利润攀升至29.36亿元,同比增长19.53%。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公司上市以来最好的“成绩单”。
但一周之后的2025一季度财报,立马冰火两重天。公司一季度营收骤降至43.9亿,同比下跌29%,净利润缩水至5.8亿,同比降幅达43%。
科伦药业的“输血业务”长期占据国内市场的头把交椅,2024年的市场份额达41.37%,贡献了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
这两年,由于“限抗令”“合理用药”等政策,对输液用材的需求在降低。另一方面,集采常态化也导致输液产品的毛利率下降。
因此,“输血业务”开始低迷,进而传导至营收和净利润上。其实,2024年第四季度,科伦药业的营收、净利润就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此外,刘革新手里还有两家上市公司,也都分别遇到一点“麻烦”。
生产抗生素等原药的“川宁生物”,同样受累于“限抗令”的出台,导致一季度营收13亿元,同比减少15%,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减少18.26%。资本或许嗅到了什么,2024财报中,川宁生物的前十大股东中,寿光市易行投资、寿光市惠宁驰远投资等多家资本减持了川宁生物的部分股票。
港股上市,生产创新药的“科伦博泰生物”,虽然估值很高,但至今还处于亏损状态。
三家上市公司,两家面临暂时下跌,一家还未盈利,确实蛮让人着急的。如果这时候能有个“东西”,让企业“振奋一下”,应对一下当前的艰难形势就好了。
于是,“麦角硫因胶囊”横空出世。川宁生物出产原材料,科伦药业统筹生产,75岁董事长还能凭借好身材做代言人,撬动流量。要是“618”能卖出不错的成绩,资本市场肯定也得给面子。
这一箭,不知道打了多少雕,的确是好办法。而且麦角硫因就算火不了也没关系,根据川宁生物的业绩说明会介绍,还有多达十几种保健产品“蓄势待发”。
回顾刘革新的经历,作为药企董事长,他不仅肌肉发达,在资本市场上的嗅觉一直很灵敏。
3.
/ 药企大佬靠“买买买”打造千亿帝国,
身价115亿才是开始?/
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刘革新因为有三家上市公司,财富达115亿元。
作为三家公司的董事长,刘革新平常的“薪水”也不少。比如,2024年他在科伦药业的年薪是560万,科伦药业还进行了两次分红合计12.14亿元,刘革新持有科伦药业23.67%的股权,因此分得2.87亿元。
刘革新1951年5月出生在武汉黄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后随父母搬迁到成都。本科毕业后在国有药厂工作几年,1984年又获得重庆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6年,中国医药产业首次向民间资本开放,45岁的刘革新果断从外企辞职,在成都买下一个胶囊厂,成立科伦大药厂。
科伦药业的成长史就是刘革新的收购史。从2003年开始,刘革新在6年时间里,斥资1.5亿并购了13家输液企业,2010年又收购了浙江国镜药业。科伦药业成为“大输液”行业的第一,他本人被称为“输液大王”。
刘革新在谈及自己的并购秘诀时表示:“我们通常会派出产、供、销、人、财、物这几方面的专业团队,去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完善流程,导入管理和技术。”
2010年6月,科伦药业上市,市值很快突破300亿。与恒瑞医药并称“药界双雄”,二者营收规模旗鼓相当,风光无限。
目前,恒瑞医药市值3200亿,科伦药业市值540亿。虽没有恒瑞风光,但别忘了,科伦药业可是一分为三。
2022年,科伦药业将川宁生物分拆至A股创业板上市。2023年7月,科伦药业再次出手,分拆科伦博泰生物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截至2025年5月13日收盘,川宁生物市值达260亿元,科伦博泰生物市值716亿港元(约661亿元)。
合计算下来,刘革新掌管的市值也差不多有1500亿。
刘革新有个儿子叫刘思川,1984年出生,自2009年起按照“磨炼二代”方式,在公司各基层干了一遍,2015年正式出任公司总经理职位。
一般二代接班都要面临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刘思川接班的路老爹已经布置好了:
1、传统业务受政策冲击利润压缩,面临转型。但父亲的转型之路已经给准备好了,就是“治疗医学和大健康”并驾齐驱的策略。传统业务不能停,大健康也要做下去,何况广告第一步开了个好头。
2、修炼“法宝”,等待一飞冲天。科伦博泰生物现在没有盈利,但其市值已经超越母公司了。因为公司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已经有成果了,特别是在ADC药物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与默沙东达成超百亿美元合作。一旦投入上市,刘氏父子的身价还有很大上涨空间。
最重要的是,按照刘革新目前的身体状态,75岁正是闯的年纪,父子二人还能“合力”干不少年。
当然,网友最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好身材真的是吃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