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0日,2025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强预警、稳预期、增信心”为主题,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对未来10年我国粮食等20种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进行预测。报告显示,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全方位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将显著增强,农产品消费持续升级,农产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始终以建设农业强国为战略目标,积极落实大会提出的协同工作机制与技术应用要求。我省相关部门强调,要发挥好农业展望大会平台载体作用,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落地,提升监测预警质效,引导市场供需平衡,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出积极贡献。
锚定战略目标
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全省耕地总量连续三年稳中有升,2023年同比净增加34.54万亩,累计投资5.5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9.65万亩,为粮食产能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种业振兴行动中,我省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建立起以4个省库为核心、32个库(圃、场、区)为支撑的保护体系,杂粮种质资源逾4万份,居全国首位。其中,晋糯3号高粱在永和县示范基地实现亩产822.86公斤,较上年增产10%,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充分彰显了我省种业创新的硬实力。
在河曲县兴农科技公司的试验田里,15个抗逆性强、产量高的马铃薯品种见证着种业创新的成果。这些品种薯形规整、口感佳,深受本地农户喜爱,平均亩产可达2500公斤,部分高产品种亩产可突破4000公斤。陕西省府谷县的王鹏飞说:“这次我订购了6500公斤马铃薯种子,河曲的种子在我们那边口碑特别好,亩产常年稳定在3500公斤以上。”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我省聚焦粮食单产提升,推广“一免五增”有机旱作集成技术,在应县金城镇席家堡村,采用“深耕增密、膜侧种植、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的玉米实收亩产达1304.45公斤,较上年实测最高产1230.34公斤增产74.11公斤。这得益于山西农业大学研发的智能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助力作物增产10%以上,为旱作区稳产提供科技支撑。
聚焦技术创新
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省以“特”“优”为导向,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在晋中国家农高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引入京东集团,打造“五个一”智慧农业生态链,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全程可视化溯源;在原平市春耕现场,无人驾驶拖拉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耕作误差不超过1.5厘米,配合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率达30%,化肥利用率提升25%;在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这里研发的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已在病虫害识别、作物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晋中国家农高区的智慧温室,“南果北种”的人参果迎来丰收。晋中国家农高区智慧农场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吴卓航介绍:“第一年先尝试了300株,今年种到了4000株,一株能结到9—10颗,云南那边一株才结5—7颗。”南方水果移民北方,株产量反超40%左右,奥秘就在5000平方米的智慧温室里,一部手机就能全天候监控大棚的水、肥、光照、通风等关键要素,实现南方水果在北方的高效种植。
此外,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我省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金沙滩羔羊肉业构建从种羊繁育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一只羊可分割为168个品种。运城市推进预制菜产业整县推进,晋南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区域品牌价值提升。此外,山西通过“晋字号”农产品旗舰店、直播带货等方式,线上线下销售额超亿元,其中,“临汾优选”区域品牌荣获2024年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全国百强榜第43名。
强化机制协同
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新防线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新防线,我省创新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支撑”的协同机制。其中,晋中国家农高区整合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推动种业技术攻关,与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试种旱稻,构建起“粮、果、蔬、牧、药、林”种业体系。此外,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中,全省1.4万余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推广“一免五增”等12项重大技术,覆盖13000多个行政村,解决技术问题2800多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朔州市朔城区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每年春耕前,农业部门都会对相关设备的使用以及核心技术进行推广讲解,激发我们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朔城区种植户吴国平说。
记者了解到,朔城区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和资金补贴,积极推广加厚地膜使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山西正以科技为笔、机制为墨,在黄土高原上描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通过种业振兴、技术创新、协同机制和智慧农业等多种方式,山西不仅筑牢了粮食安全底线,更将“特”“优”农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建设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山西智慧”。(实习记者 刘迎春)
上一篇:法国文化部长呼吁捍卫欧洲电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