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一边倒”的背后,是韩国民众对整场戒严风波的反对。国民力量党已失去民心。
历经近半年动荡,韩国人或许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随着前总统尹锡悦5月17日宣布退出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韩国政坛正式进入“后尹锡悦时代”。紧接着,18日晚,四名主要总统候选人举行首场电视辩论,重点聚焦经济议题。
距离6月3日总统选举仅剩两周,韩国的政治焦点已从弹劾危机转向经济政策,逾5000万民众正准备迎接新总统。
▶ 退党有何考量
韩国将于6月3日举行总统选举。韩国盖洛普16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支持率首次突破50%(51%),并在中立选民群体中获得压倒性优势。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支持率为29%,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支持率为8%。
过去几天,为吸揽中间派选民的支持,国民力量党内要求与尹锡悦“切割”的呼声日渐响亮,围绕开除其党籍或让其自行退党一事争议迭起。
尹锡悦去年12月引发戒严风波,并于今年4月遭宪法法院弹劾下台。据央视报道,5月16日,他曾表态“被赶着也不会退党”,但仅一天后便态度逆转。
17日上午,尹锡悦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布退出国民力量党。
“我离开国民力量党,是为了党取得大选胜利和维护自由民主主义。我认为,这是我现在能做的最佳选择。”尹锡悦在帖文中呼吁民众积极投票,支持该党候选人金文洙。
在距离大选投票不到20天的关键节点,尹锡悦突然退党真能为金文洙挽回选票?党内、国内意见不一。
国民力量党首席发言人申东旭17日“高度评价尹锡悦的决断”,期待此举将成为“选举重要转折点”。而党内批评人士称,尹锡悦退党为时已晚;领导层必须以此为契机,展现改革意愿,让温和派能够行动起来。
在野党候选人李在明17日批评称,国民力量党未开除尹锡悦,只是让其退党,实属权宜之计。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刘鸣指出,尹锡悦退党并非个人意愿,而是党内施压下的被迫之举,也是执政党内忧外患的缩影。
外部,尹锡悦戒严风波负面影响太大。执政党候选人金文洙与尹锡悦个人关系较为密切。面对舆论和选举压力,执政党希望通过尹锡悦退党,尽可能降低其对该党选情的冲击。
内部,尹锡悦入党时间不长,主要出于选举需要,党内根基不是很深厚。事实上,执政党自朴槿惠遭弹劾起便缺乏核心领袖,党内派系分裂严重,候选人金文洙党内地位较低,内部整合和重振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不过,尽管执政党试图通过与尹锡悦“切割”来吸引中间派选民的支持,但刘鸣认为,此举实际作用有限。
最新盖洛普民调显示,在各年龄与性别群体中,李在明都拥有“压倒性”优势,得到中间和进步阵营的广泛支持,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民意倒向一边的背后,是韩国民众对整场戒严风波的反对。”刘鸣指出,国民力量党已经失去民心。
▶ 辩论有何看点
尹锡悦“退场”次日,四张“政治面孔”将在韩国各地的大屏幕上亮相。
当地时间18日晚8时,由韩国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办的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将首尔SBS电视台举行。李在明、金文洙、李俊锡以及民主劳动党候选人权英国将“舌战”约两小时。
这是四名主要候选人的首次电视辩论,重点聚焦经济问题。四人将讨论克服低增长时代、激活国民经济的措施,以及特朗普时代的贸易战略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举措等。
为集中精力准备辩论,各候选人在18日当天都尽量减少官方日程。舆论认为,此次辩论将检验候选人在国家危机管理与民主守护方面的领导力。在四名候选人中,李在明和金文洙的正面交锋格外受到关注。
其中,李在明可能将重点放在塑造自己“有准备的总统”形象上,以巩固领先地位。他此前承诺,要把韩国打造成为世界三大人工智能强国之一,培育全球尖端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等。
金文洙可能会强调其“自由主导增长”的亲商立场,以缩小与李在明之间的差距。此前,他将“让国家有利于经商并创造就业机会”作为首要竞选承诺,誓言将降低最高企业税,并完善每周52小时工作制。
尤其值得期待的是,金文洙和李在明都曾担任京畿道知事。金文洙是否会利用任职期间吸引大企业的成功经验,牵制在当地同样拥有政治根基的李在明,今晚或有答案。
“尹锡悦执政两年多来,与外交领域有所进展形成对比,其国内治理较为失败,其中包括医疗体系改革引发混乱、经济治理乏善可陈等。”刘鸣指出,今晚首场辩论聚焦经济议题,选民关注的焦点可能有两方面。
一是如何弥补戒严风波近半年来对韩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两位主要候选人的竞选纲领都将此作为重心之一,提出对中小企业进行补贴、提供政府基金等措施。哪一方的政策更能提振经济信心,目前尚无定论。
二是如何应对美国政府的关税压力、推进受阻的美韩自由贸易协定。韩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眼下正面临严峻挑战,其中包括对美出口数据下滑、在半导体等领域受美国对华限制的影响等。美韩将于下周启动第二轮技术会谈。这些都是各候选人重点辩论的话题。
展望其他两场电视辩论,刘鸣注意到,各候选人在社会改革议题方面分歧不是太大,保障劳工权益、稳妥推进医疗改革将成为辩论要点。外交议题方面,刘鸣预计,辩论重点主要包括对朝政策、美日韩关系、对中国政策等。
▶ 政局走向何方
距离投票日只剩两周多,从目前的民调数据来看,在所有七名候选人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在选情上占据较大优势,领先主要对手金文洙20多个百分点。
不过,韩国大选素以戏剧性著称,历史上多次出现候选人因丑闻退选、支持率一夜翻盘等另类剧情。这次大选是否也会出现诸多变数?
刘鸣认为,随着投票日临近,大选不确定因素已经不多。如无意外,在新一届大选中,李在明胜选概率很大。
电视辩论方面,选民关切点和候选人立场较为明确。除非候选人出现重大失误,否则不会对选情带来显著改变。李在明从政经验丰富,出现严重失误的可能性较低。
要说潜在变量,刘鸣认为,极右翼势力的行动可能会制造不安定因素。在尹锡悦弹劾案审理期间,宗教团体与极右翼保守力量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组织大规模游行,引发社会动荡。此外,李在明曾于去年1月遭遇袭击。近期,有关李在明面临暗杀威胁的传言不断。此类事件若再次发生并产生严重后果,可能影响选情。
外界期待,随着尹锡悦退党与弹劾案尘埃落定,这次大选或成为韩国政治从乱向治的重要转折点。
“过去近半年,从宣布戒严、弹劾审判到代总统频繁更换,韩国经历一连串震惊世界的政治动荡,暴露出政权不稳定、民主制度成熟度不足等深层问题。”刘鸣指出,如今,韩国政局开始从动荡期走向调整期,政界人士也在进行反思。比如,李在明提出所谓宪政改革,涉及总统权力等关键问题。类似讨论由来已久,但保守派和进步派始终分歧明显,如何推进改革至今未达成共识。
总的来说,“身处特定地缘政治环境,韩国是一个较为脆弱的中等国家,经济表现不俗,但政治社会稳定性不足,政治极化和地域对立严重。”刘鸣说,未来新总统上任后,韩国政府在政治治理中仍将面临各类危机与挑战。若处理不当,不排除再次引发新的混乱。 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英国两党制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