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本期嘉宾:
● 雷其坤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十一学校语文课程首席教师,海淀区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实践导师)
1 试题再现
请在《像_____一样活着》的横线上填写一种动物或植物的名称(白杨除外),以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人的品性与物的特性相吻合,力求写出深切的感悟。不少于700字。
2 写作指导
《像_____一样活着》,横线上只能填写某种动物或者植物,填写什么要仔细思考。这个作文题目的主语省略了,如果补充出来,应该是什么呢?可以是“我”,这样行文,切合自身实际情况,有利于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是“他”“爸爸”“妈妈”等,还可以是“人”,总之主语应该是某个人或人类。
作文题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又给了我们严格的限制,不论写什么,都要“力求写出深切的感悟”。找准人与物的契合点最为重要,即要明确人与物“活着”——生存状态或生命形态在什么地方“一样”,这正是要突出的重点。要扣住所写“物”的特点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深切的感悟,而不能牵强附会。最好选择自己非常熟悉而且感受深切的动物或植物来写。
要深入思考,扣住所写事物的特点,发掘出新颖、深刻的意蕴,这样才能写出精彩的作文。例如,玫瑰花,花色艳丽,花容娇美,又不失清香,而浑身是刺。扣住这个特点可以发掘出耐人寻味的意蕴:人生在世,应该像玫瑰一样活着,尽情地绽放生命的美丽,引人瞩目,无私地散发生命的芬芳,沁人心脾,而又有尖锐的刺维护生命的尊严,让人不敢亵玩。这样的生命既美丽、高雅,又庄重、高贵。还可以这样思考:刺是让人讨厌的,但玫瑰的刺并没有影响人们对玫瑰的喜爱,那是因为玫瑰花绽放时艳丽夺目,人还能从玫瑰花中提炼香精制成香茶。人应当像玫瑰一样活着,不必为与生俱来的缺陷与不足而烦恼,只要有鲜明的特点,突出的长处,有多方面的价值,就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人生就会非常精彩,很有意义。
由同一种动物或植物,可以生发出不同的生命感悟。可以从肯定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立意。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可以用比喻手法表情达意,也可以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托物言志的文章。精心构思,还可以运用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物,一条线索写人。当然,两条线索要有内在联系。
3 学生习作
像三叶草一样活着
■ 北京市十一学校 曾佳琪
天气稍暖,我从前院花坛中挖了一铲土,给家中的吊兰培上。
几天后,发现养吊兰的盆中隐约透出几点绿意。那不是吊兰的苍绿,而是新生的、嫩嫩的浅绿。我凑近一些,是新土埋下去的位置冒出了几株小苗。原来是混了草籽。担心吊兰的养分会更贫瘠,我伸手准备将其拔除。下手的一瞬间,我才正眼儿看清了这些不速之客是三叶草,民间俗称的苜蓿草。三个朴素的心形叶瓣围绕在一起,虽简单倒也耐看。可惜是三叶,若是四叶便可冠以幸运草之称,身价陡增。我动了恻隐之心,姑且将它们留下了,任由其自生自灭吧。
一天,我给吊兰剪枝,难得心情好,将盆转了个圈,见三叶草们稍长大了一点儿,但仍是纤弱。它们在我的注视下微微摇摆着,不像怯懦,更添了一种楚楚之姿。那样柔软的茎梗,似乎将手指头按上去便会“折腰”。
又去给吊兰浇水。最近心情很不好,成绩遭遇滑铁卢、事事不顺,被前所未有的焦虑笼罩着。我阴沉着脸,粗暴地将水倒进盆里,似乎这样可以泄愤。“哗——”吊兰叶子剧烈抖了几下,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声音。随后,我将水悉数倒在三叶草上。这样凶恶的水,恐怕三叶草难逃一劫。不料,三叶草在重压之下微微摇晃了一下,轻快地甩了一下头,柔弱却直直地立稳了脚跟,依然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那濡湿而更显清新的叶片绿得逼人眼。低头看着它,一抹抹深浅不一的绿在眼帘中跳动,在阳光的爱抚下生机勃勃。我缓缓蹲下,对这貌不惊人的小草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它很淡然,身居一隅沉默不语;它很坚强,无须照料亦可存活;它很超然,重挫之下处变不惊,不言、不语、不怨、不悔……
人生在世,应该像三叶草一样活着,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向困难低头,身处劣势也不堕落,受到怠慢而不在意,顽强生长,尽情展现生命的美丽与精彩。
点评:
给家中吊兰培土,土中长出三叶草。“我”动了恻隐之心,让其自生自灭。没有想到,三叶草顽强生长,让“我”受到触动,由此生发出人生感悟。行文先抑后扬,由物及人,流畅自然,韵味十足。
像菊花一样活着
■ 北京市十一学校 刘家祺
一年冬天,我们家搬进了一个新小区。小区不大,绿化极好,在低矮的楼房和小路旁边种满了各种植物。
小区的道路是用彩色石子铺成的,在小区中央区域,一块特制的、粗糙的蓝色编织布铺在一个用扁平石砖分割出的土地上,边缘用大大的鹅卵石压着,那个形状像硕大的枣核,也像一只眼睛,一只闭着的眼睛。为什么会盖着这块地呢?这让我很不解。
爸爸说:“这下面应该已埋好种子或者已种好植物的根茎,盖上这种布能让土壤保持水分,保护它们度过寒冷的冬季,明年春天会更好地生长,也许会开出好看的花呦。”于是,我开始热切地盼望春天早点儿到来,我想知道这里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
春天终于来了!小草冒出来,树木长出嫩绿的新叶,高高的玉兰树开出美丽的花朵。花园里各种花卉争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我满怀希望地走到那片被盖着的土地前,上面的布已被撤去,真的有矮矮的枝芽,仅长出小小的叶子,没有花骨朵,丝毫没有开花的迹象!我沮丧地想:也许,它吸收的营养不够,会晚些开花吧。可是,春天过去了,它都没开花。
夏天来了,草木繁盛,玫瑰、美人蕉等艳丽夺目,而我心心念念的花还是没开,长满叶子的新枝有些单薄、脆弱,我不禁暗暗担心夏天的暴雨会打折它,或者不下雨它会不会旱死?我觉得它太弱了,甚至渐渐放弃了想看它开花的念头。
秋天来了,一个早晨,我偶然经过那里,竟看见那片土地上盛开出一片金黄色的菊花,它们个头不高,但每朵都仰着头怒放,小小的身影在寒冷的秋风中傲然挺立着。环顾四周,小草已经枯黄,树上的叶子也已被风吹落,山楂树上残留的几个果实显得那么孤单。我被菊花坚强、骄傲的姿态打动了。
面对这些在秋风中尽情绽放的菊花,我想,有的花在春天开放,有的花在夏天绽放,菊花就要到秋天才怒放。菊花有自己的花期,她很淡定而自然地成长,她觉得没有必要着急“速成”,没有必要去追赶春天。秋天,因为菊花而增添魅力。
人应该像菊花一样活着,自然成长,未到花期,就努力吸收营养成长自己,到了花期,就尽情绽放自己,为这个时节增添美丽。
点评:
作者着眼于菊花坚守自己的花期,而不着急“速成”,不去追赶春天,淡定而自然地成长,到了花期就尽情绽放,这样写来,自有新意。文章先写冬天、春天、夏天,为写秋天的菊花层层铺垫、蓄势。行文先抑后扬,波澜起伏。结尾由物及人,点题明旨。
上一篇:技能大赛展风采
下一篇:“陇工情缘”助力青年职工脱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