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5月18日上午,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司马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艾玛·纳迪女士作视频致辞。北京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军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李群,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信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超琼,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等出席开幕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主持开幕式。
饶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前所未有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基本建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重磅大展、研学活动、精品文创等层出不穷,博物馆日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他强调,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当前,世界文化激荡展现新的态势,中华文明发展提出新的课题,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社会思想文化呈现新的特点。立足新的历史起点,要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他要求,要强化“为明天收藏今天”理念,加大文物征藏力度,构建彰显民族发展历程、记录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长廊。强化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理念,加大藏品保护管理力度,建设传承中华文明基因、赓续中国历史文脉的文化殿堂。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加强文物藏品研究阐释,构筑激励人民坚定信心、凝聚人民奋进力量的精神家园。强化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建立中华文明展览展示体系,打造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连相通的文明桥梁。
司马红指出,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博物馆资源,发布了全国首个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备案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稳居全国前列。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北京博物馆扮演着更多元的角色,正在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塑造城市文化展示新场景,搭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大舞台。未来,北京将更好发挥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以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为新的起点,加强沟通联系,依托博物馆这座文明殿堂,携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共同缔造“快速变化社会中”博物馆的光明未来。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发布2024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46%;2024年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51万余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公布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结果、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发布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2024)、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发展报告,启动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2025北京博物馆季,举行亚洲文化遗产联盟落户北京签约仪式、“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看·见殷商展”揭幕等活动,并宣布2026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城市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举办城市为海南省海口市。值得一提的是,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二、三卷今日凌晨安全抵达北京,这是经过接续努力,促成我国流失文物返还的最新成果。
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与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7届。今年的中国主会场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文物局、通州区人民政府、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承办,首都博物馆协办。除开幕式外,本次活动配套举办主题论坛、青年论坛、策展人论坛。主会场所在地北京也举办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学术研讨、公众互动和文化遗产推介等活动。全国各地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互动的桥梁。
中央网信办、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博物馆,北京市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博物馆领域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共计600余人参加开幕式。
来源:国家文物局
上一篇:略萨画像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