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血压的“坑”,你踩过几个 | 世界高血压日
创始人
2025-05-17 10:16:50
0

转自:健康中国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高血压管理是一场“持久战”,精准测量是第一步。您是否也曾疑惑:明明在家测血压正常,一到医院就飙高?左臂和右臂的数值为啥不一样?电子血压计真的准吗?针对大家关心的血压测量十个问题,我们进行逐一解读,共同助力血压的科学管理。

01

在家测血压为何会不准?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时,总抱怨数据“忽高忽低”,甚至因此误判病情。这可能与几方面原因有关:测量时间不固定、测量部位不固定、测量姿势不同、测量时心不静、血压计老旧等。

除尽量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之外,家庭血压测量需遵循“三固定原则”——固定时间(晨起1小时内、晚饭后或睡前),固定体位(坐靠背椅,袖带与心脏同高,双脚平放),固定手臂(首次测量双臂,数值较高的一侧为监测臂)。

注 意

测量前30分钟避免运动,不要喝咖啡和吸烟,排空膀胱后静坐5分钟。

02

什么时间测血压更准?

有些高血压患者发现,早晚测出的血压值差异明显。有的人听说“清晨血压高最危险”,有的人怀疑血压计“坏了”……

清晨起床后30~60分钟,人体从睡眠中苏醒,交感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加,血压自然升高,形成“晨峰现象”。夜间血压通常下降,但部分患者(如反杓型高血压患者)不降反升,容易增加靶器官损害风险。所以,高血压患者需重点监测清晨血压(6~10时)和夜间血压(睡前或凌晨3~5时),全面评估血压波动,指导个体化用药,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注 意

清晨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而夜间血压升高常提示隐性高血压或用药不足。

03

一进医院为何就血压飙升?

临床上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患者,在家测血压都正常,一到医院就血压飙升,甚至被误诊为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很常见,这是看到医生或进入医院环境时,人们产生的条件反射性紧张,继而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液中儿茶酚胺等物质激增,使血压短暂升高。

血压正常值应<135/85毫米汞柱,若家中测量正常,仅在医院升高,则可能是假性高血压;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全天平均血压<130/80毫米汞柱,可确诊为“白大衣高血压”。

注 意

首次确诊高血压者,应同时进行家庭监测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

04

电子血压计跟水银血压计

一样准吗?

很多老年患者坚信“水银血压计才准”,认为电子设备误差大。其实,这一观念早已过时。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完全可媲美水银血压计,关键是会用、用对。

水银血压计操作门槛高,误差可达10毫米汞柱。现代电子血压计采用“示波法”,通过传感器捕捉血管壁振动波形,可避免人为听诊误差,更适合家庭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经国际认证,误差通常<5毫米汞柱,但腕式、手指式血压计因受血管位置影响大,不推荐常规使用。

注 意

我国已明令2026年前全面停产水银血压计,电子设备需每年校准一次。

05

左右臂血压差大

是血管在“报警”吗?

有些人在体检时发现左右臂血压值不同,甚至担心“差值超10毫米汞柱是血管堵塞信号”。这种担忧有一定的道理,但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右臂血压通常比左臂高5~10毫米汞柱,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是因为人体左右上臂血管解剖结构存在差异。但若双臂血压差>20毫米汞柱,可能提示一侧血管存在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性血管畸形。所以,新发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时,应同时测双臂,之后以较高一侧为监测臂。

注 意

每半年复查一次,若差值持续扩大或伴随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06

血压正常就能停药吗?

在临床上,血压达标后擅自停药的患者并不少见,一些患者甚至在数月后诱发心梗、突发脑出血。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无声杀手”,自然有其可怕之处。在高血压治疗原则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规范用药。

长期服用降压药后突然停药,会使血管因失去药物保护而急剧收缩,导致血压“报复性反弹”。这种骤升骤降的波动比持续高血压更危险,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血管破裂风险;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脑出血;因药物敏感性下降,使后续治疗难度加大。

注 意

停药需要基础病控制良好,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同时密切监测血压。

07

血压越低越好吗?

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过度降压可能触发“J型曲线”风险,反而危害健康。

血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J型曲线”关系。血压过低时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跌倒,甚至增加心肌缺血、肾功能损伤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风险更高。

注 意

血压控制要适度,控制在120~139/70~89毫米汞柱的安全区间。

08

每次测血压都要记录吗?

每天认真测血压却从不记录数据,就诊时只能说出“大概正常”或“有点高”,这样的患者有很多。说实话,没有记录的血压监测,等于白测!

识别“晨峰高血压”或“夜间高血压”、对比服药前后的数据变化、对持续升高或骤降的紧急干预……这些都需要通过血压数值记录找到关键信息。

注 意

建立“血压日记”,认真记录每一次测量时间、数值、用药情况及症状。

09

运动后血压高

是不是很危险?

有些患者发现运动后血压“爆表”,第一反应是“完了,血管要爆了”,担心心脏超负荷。其实,运动时因为肌肉急需更多能量,人体会启动“应急”模式——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引发血压升高。健康人运动时收缩压可升到200毫米汞柱以上,这是正常生理反应。

注 意

高血压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10

血压计袖带是不是

勒得越紧越好?

测血压时,袖带通过压迫动脉来阻断血流,再根据充气放气过程中的振动波来测量血压。袖带勒得过紧,可能导致测量不准确。正确操作时,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塞入1~2指为宜。

注 意

肥胖者需使用加长袖带,儿童要使用专用袖带。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张海澄

整理:钟艳宇

策划:余运西  王宁

编辑:王建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它们属于中国”!流失美国79... 转自:央视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成功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
著名文博专家吴远明因交通事故离...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著名文博专家,中国茶叶博物馆筹建人之一吴远明先生,于2025年4月30日...
拍拍西瓜就能月入过万?这类人才... 转自:上观新闻夏天了,又到了“吃瓜”的季节,你知道怎么挑西瓜吗?西瓜作为消暑佳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旺盛...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天津金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秋彤 北京报道5月16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水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阿塞拜疆总理强调重视发展对华关... 阿塞拜疆总理阿萨多夫日前表示,阿塞拜疆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愿同中国共同推...
城市即展场 美育即生活——写在... 转自:上观新闻在地铁邂逅艺术,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已是出行途中的日常。不同于美术馆、博物馆,从核心商圈...
中日美术名家交流大展在福州开幕 中新社福州5月17日电 (叶秋云)中日艺术家17日齐聚福建福州,“万博·黄檗在福建——中日美术名家交...
中科院外籍院士袁钧瑛拥抱18岁... 今天上午,2025上海科技节在张江科学会堂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00观察|美团Keeta出海... 每经记者|黄博文    每经编辑|文多     据悉,美团-W(HK03690)将...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共赢... 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花3900买宠物狗,刚到家就抽... 来源:央广网 近年来,撸猫撸狗成为潮流,宠物经济持续升温,但宠物交易出现的消费陷阱也愈演愈烈。当买主...
日用品这么多,纸巾如何成为囤货... 转自:河北广播电视台 【日用品这么多,#纸巾如何成为囤货...
5月15日,国内首场古法黄金秀... 转自:河北长城网 #国内首场重工黄金秀到底有多奢侈#5月...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救助管理...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救助管理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
中国铁建相关公司新增一项620... (转自:快查一企业中标了)快查APP显示,中国铁建相关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5月16...
关于开展全国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 关于开展全国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025-2027年)的通知国卫办人口函〔2025〕198号各省、...
我国最早和最晚入春的城市是哪?...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入春时间因地区而异。一般来说,南方地区入春较早,如昆明等城市,常年在 2...
白糖商品报价动态(2025-0... 原标题:白糖商品报价动态(2025-05-17) 来源:生意社生意社05月17日讯 ...
回国!国宝文物子弹库帛书二、三... 转自: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5月16日晚,由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
中柬“金龙-2025”联演全面... 今天,中柬“金龙-2025”联演开始仪式在柬埔寨举行,联合演习全面展开。(正午国防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