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各地工会把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谋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注重统筹兼顾,抓住“学习”这个重点,逐条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把学习教育与“赋能基层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结合起来,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及时响应职工群众关切,以职工群众获得感检验作风建设成果。
江苏省总工会组织开展机关干部落实基层联系点工作,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职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楚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工会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解决。省总工会领导每人联系1至2个设区市总工会、1个县(市、区)总工会、1个企业工会和1名劳模先进、1名省级工会代表(委员),走访当地党政相关部门。机关四级调研员以上干部联系1个县(市、区)总工会、1至2个企业(或乡镇街道、园区、新业态)工会、1名劳模先进或工会代表(委员)、1名一线职工(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机关科级干部协助本部门处级干部深入基层跟班见学。
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的一名工会干部在和外卖配送员聊天中,了解到他们工作强度大,但是很难挤出较长段时间去医院体检。该工会着手推出了“爱心门诊”项目,将每周二定为“健康日”,为劳动者提供血压、胆固醇等7项健康指标的快速检测服务,并建立了“骑手健康档案”。
福建省总工会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开展学习教育、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抓手和重要检验,持续推动各地工会服务向职工聚焦、倾斜、覆盖,不断加大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工会服务力度,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厦门市总工会聚焦职工需求开展调研,将智能化、数字化作为提升工会服务效能、满足职工需求的重要方向,加快推动工会服务数字化转型。目前,依托厦门工会自主打造的“智慧工会服务平台”,功能全面升级,努力让工会 “娘家人” 的关怀触达指尖、温暖心间。
北京市总工会充分发挥日常调研、赴基层蹲点、12351服务热线和职工信访等传统途径的优势,更紧密地与职工群众相联系,切实帮助解决职工和基层工会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为打牢根基、提质基层,北京市总工会通过提高工会服务阵地建设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构建了一个由公共区域职工之家、工会驿站等组成的,多层次、全覆盖、具有北京特色的工会服务阵地体系。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工会服务阵地建设运行情况自查,并及时进行整改优化,持续提高服务水平。
依托“北京工会12351”APP等职工服务平台,北京工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切实提升了职工会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特别是在今年“五一”前夕,以“百年同行 情暖职工”为主题,针对广大职工会员的实际需求,北京工会积极挖掘整合优质资源,策划推出了旅游休闲、文化体育、餐饮购物、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5个类型的100个重点服务项目。
陕西省总工会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扑下身子解决难题,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开展选题调研,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基层突出问题。同时,健全完善基层联系点制度,推动省总工会干部下基层常态化,掌握基层动态,指导推进工作。
在调研走访陕西国防工会过程中,陕西省总工会干部提出制定关心关爱困难职工和快递员群体的措施,健全完善常态化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快递行业制定劳动基准、扩大职业伤害保障。
四川省总工会通过征求意见建议,梳理纪检监察、审计监督、巡视反馈和信访反映的相关问题,拓宽查找渠道,形成了全面具体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问题清单,建立了措施明确、责任清晰的整改台账,并进行动态更新。截至目前,已立行立改解决问题3项。
为推动工会改革向纵深发展,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四川省总工会开展县域工会主席培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同时,健全维权服务体系,抓住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重点环节,突出重点群体,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好工会助力拼经济、促消费各项举措,联合川渝两地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爱力度,积极开展疗休养、困难帮扶、职工体检和法律援助等关爱活动。
(采写记者:黄洪涛 李润钊 赖志凯 祝盼 毛浓曦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