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彭瑀珩
5月16日下午,成都迎来一场资本间的深度对话。继上午“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启动后,“天府资本桥・基金面对面”省市区母基金与基金管理公司专场对接活动举行,22家省市区母基金及出资平台、100余家基金管理机构聚焦四川产业发展,探讨资本赋能路径。
产业链思维成投资共识
活动现场,投资机构对产业链思维的探讨成为共识。博源资本董事长刘曜提出,“以产业链逻辑重构投资”是应对市场周期的关键策略。以博源资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实践为例,从整机企业入手,沿产业链向上游布局原材料、芯片元器件,向下游延伸至航电系统、光电系统等领域。这种“链动式”投资模式,不仅为单个企业提供资金,更通过搭建产业生态圈,促进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技术协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同时,“投早投小投长期”的理念贯穿交流始终。多家机构表示,早期项目虽风险较高,但蕴含创新活力与成长潜力。数据显示,四川已培育出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类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早期资本的耐心陪伴。投资机构通过首轮注资、全周期跟踪,与企业共同攻克技术壁垒,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动能。
从单一资本到双重赋能
当前,四川构建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的战略部署正稳步推进。这种体系化布局不仅是资金的集聚,更旨在通过政府资本的“导航”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活动现场,多组签约项目聚焦产业实际需求。成果转化基金与先进制造基金、光大金控与成渝基金等合作落地,涵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消费升级等领域。草根知本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资本链接全周期、产业协同深赋能、并购整合建生态”路径,支持四川消费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合作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体现为“资本+资本”对产业进行双重赋能。例如,部分基金管理机构依托自身产业链资源,为被投企业提供供应链优化、数字化转型等增值服务,带动合作投资机构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生态构建升级。随着自由对接环节展开,更多跨区域、跨领域的合作意向正在酝酿,为四川产业发展注入新变量。
在梅花创投西南区总经理张永生看来,资本纽带之下,四川产业升级的脉络正逐步清晰——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支点,以市场化投资为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