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书写:文学创作还是文字游戏?
创始人
2025-05-16 14:32:04
0

面对AI人工智能写作的出现,不少人惊呼,在不久的将来,AI人工智能有可能会替代专业作家的创作。连不少作家也认为,在AI文字处理系统的强大压迫下,作家的生存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逼仄。如果不拿出一点独门秘籍,必将会被AI写作所吞噬。AI在文学创作方面果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吗?这可能还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AI写作的横空出世,的确给作家群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AI模型中的DeepSeek反应迅捷,功能强大,短短十几秒内,便能根据“指令”输出一首诗歌或一篇短篇小说。这种惊人的工作速度确实会给以文字为生的作家带来莫名的挫败感。客观地说,DeepSeek的写作,有时尽管不是那么太靠谱,但多数情况下所输出的文字也洋洋洒洒,颇有几分文学作品的气度。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没有受过专门写作训练的人写得还要好,至少在形式上张弛有度。然而,据此是否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在当下或者说不久的将来可以替代专业作家的创作,成为未来文学创作的主力军?

人工智能与人类作家对虚构的定义不同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应该先解决另外的一个问题,即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写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写作?从表面上看,它所输出的文本与作家创作出来的文本很类似;它对自己所输出文本思路的阐释与梳理,与作家的思维理路也极为近似,这是否表明二者就是同一种性质的创作?其实不可以这样笼统地认识与归类。原因是,人工智能模型的写作能力无论是高还是低,它所输出的文本都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如果非要划分种类的话,它也只能归属于文字游戏的范畴。

这个结论的得出,主要基于如下一种认知纬度:首先,自古以来,文学创作的过程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组合与输出的过程,其背后一直有着强大的人文背景和精神逻辑链条作支撑。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凭靠的都不是纯粹的文字技术,而是长期以来的学习积累与人生体悟,二者缺一不可。其次,文学创作这件事说到底,它就是作家对自身所处世界的一种解读与塑造。而这种解读与塑造又往往是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决定了作家在与世界对话时,遵循的并非临摹或再现的原则,而是带有作家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意志的一种虚构。

作家用文字所塑造出来的世界无疑具有两大特性,虚构性以及虚构的合理和真实性。说得更确切一些的话,作家的虚构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理解的基础上,又根据心灵的需要,塑造出来的一个更理想、更深刻、更真实,或者说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理应存在但又尚未存在的世界。正如希利斯·米勒所说:“每一部作品都虚拟地实现了‘真实世界’中未实现的一种可能性。对真实世界而言,每一部作品都是无法取代的、有益的补充。”这段话的意思是,“真实世界”中的一些“真实”,只有通过文学作品才能够得以实现,所以他断言,“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真实世界”无法取代的补充。

显然,文学作品最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够在“真实世界”,即现实世界之外,虚构出一个比“真实世界”更真实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似乎也是如此,即它也能够像作家一样通过文字输出,为人们展示出一个与现实世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虚构世界,而且它的这个世界里也是天、地、人、物,样样不缺。这是否意味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的创作,与作家的创作是一种完全可以重合的创作?

当然不是。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创作:作家对世界的虚构,是建立在真实体验基础上的虚构。这种虚构看上去是虚构的,其实它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一种更高维度的真实,即属于真实的虚构。而AI的虚构则没有这种复杂的精神逻辑与运演过程,它就是一种纯粹的虚构,即虚空的虚构。二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分野,主要在于与有血有肉的人相比,AI的特点是它自身没有认知功能,尽管它在面向世界、面向人类说话,但它自身并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人是什么样子,爱情是什么样子,所谓的真假美丑是什么,它统统不知道。说到底,它仅仅是一个只会处理数据的机器,既没有思想,也没有灵魂,更没有情感,只是在程序的操控下,模仿着人的样子在思考和说话而已。假如“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还不能被推翻的话,没有“人味”的AI创作只能被命名为“机器文学”——AI输出的文本尺码哪怕再精确、做工再精细,依然不能算是文学创作。

源于模仿,终于模仿

AI人工智能模型所虚构或者说模拟出来的世界,是一个它自己也不能够理解的世界。譬如它可以通过输出的文字向人们讲述一个洋洋洒洒的爱情故事,但其实它自身根本不知道何谓爱情,它不过是在模仿着人类的情感方式,讲述着人类的故事而已。问题在于,一个不知道何谓爱情的“机器”,又是如何绘声绘色地模拟出人类的爱情故事?

原理并不高深。它的全部装备就是已有的数据库,当人类输进一个“指令”后,它会通过引擎系统搜索相关的文本资料,并根据所搜索到的大量语料和数据来推断自己接下来所应该说的话。我们常说,AI所给出的结果都是“算”出来的。不错,它就是根据搜索到的数据库资料的上下文推算出来的。这种依赖“数据”的运作方式,决定了AI有着难以克服的“短板”:目前并非所有的资料都能进入到数据库,以后也不可能保障所有的数据都一定会进入到数据库,并且都能被AI顺利地搜索到,这就决定了以处理庞大资料能力见长AI,在这方面也并非战无不胜。此外,即便是在同一个“指令”下,AI每次所搜索到的语料结果也并非完全一样,这也意味着它每次所输出的文本也是不一样的。以上两点说明以客观性著称的AI,其实也并不那么客观,它创作中的随机性要远远大于客观性,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玩游戏。

这些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它更致命的“短板”在于,AI人工智能模型自身并不具备创造性功能。换句话说,在最为强调创造性的文学行当里,AI恰恰在这方面无所作为。有时我们看到AI能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之间娴熟地切换,甚至语言风格也能随心所欲地变化,看上去它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其实这只是AI的搜索功能在发挥作用,即它不过是把数据库中的各式各样的思想观点、表达风格搜索、归类和总结出来,然后模仿着人的思维模式,把同样是模仿来的观点巧舌如簧地表述出来而已。因此说,AI的写作一点也不神秘、高深,一切都是源于模仿,终于模仿——它永远都是模仿“别人”的话来说,不会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这种脱离了“模仿”就无所作为的特性,决定了AI的创作只能是一种“往后看”的创作,即它的创作水准很难逾越出已有的数据水平。如果说作家对作品的虚构或者说创作,主要是源于自己心灵世界的感悟,并不依赖于其他作家的思想与观点,有些作家甚至还会有意识地摆脱其他作家的影子,所以出自作家之手的创作既可以是面向过去的,也可以是面向未来的。而AI对作品的虚构或者说创作,主要是依赖于对数据的虚构,而且还只是对那些既往数据的虚构,缺乏必要的预测性和超前力,即这种创作可以大致概括为来料加工式的创作。这就决定了AI很难创作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最大的概率是它在出版作品的平均水平左右徘徊。

坚持人文,与时俱进

或许有人开始假设:若干年以后,当AI的人工智能模型技术发展到与人完全一样,它有了“思想”,还不缺乏“情感”,那又该如何来评价AI的创作?

AI是否能进化到完全可以与人类相媲美,目前来说还是个未知数。假若从审美人生这一视角进入到创作中来,会发现AI即便拥有了像人类一样的思想、情感和灵魂,也并不能取代你我的思想、情感和灵魂。归根结底,AI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技术所赋予的,并不是像人类那样通过体验和进化而演绎出来的,因此说不管AI的人工智能模型在形式上发展得多么近似于人类,与人类终究还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有了思想、情感和灵魂的机器依旧是机器,既然如此,一个“物种”的创作怎么可能替代另一个“物种”的创作?

话又说回来,当有一天机器可以完全取代了人类,那人类存活在世界上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人类即便可以继续存活下去,基因也会逐渐地被改变,最终会由“人”变成“非人”。在西方社会发展史上,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社会转化大潮的来临,社会上一直都有强烈的反文明、反科技力量的存在。18世纪卢梭所提出的“回归自然”,19世纪以爱默生、梭罗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所强调的“回归本心”等,都是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环境来对抗日益工业化的现代文明。梭罗笔下的那个通向纯粹自然与简朴的“瓦尔登湖”,就是人类拒绝被现代文明所异化的一个象征。进入20世纪以后,以“荒诞性”“非人化”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学,更是在现代工业与城市化高度兴起的背景下崛起的,这说明科技文明,尤其是高度的科技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生活带来高度便利化、享乐化的同时,也会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像一台机器,最后不得不成为科技的附庸。所以在当下,面对这股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的科技大潮,人文工作者要拥有对其说“不”的勇气。

我们曾见证过上世纪80年代严肃文学的繁荣与荣耀,所以天然觉得文学就应该是社会的中心、时代的巅峰,享受着读者大众的追逐与崇敬。事实上,这并非文学的常态,除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学会成为时代的主潮外,更多时候,它更像是一条默默流淌的河流,浇灌着大地、抚育着人类,不与万物争高下,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如果我们能持有这样一种心态,对文学的所谓边缘性也就能够坦然地理解与接受。1839年照相机的问世,并没有像人们所预言的那样,它会摧毁整个绘画行业,相反它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多元发展,如影响深远的意象派绘画就是针对相机的写实而出现的非写实艺术流派。文学艺术也一样,在AI技术的促使与鞭策下,它也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内蒙古两教育机构签约拟打造具有... 签约现场北疆新闻呼和浩特5月16日消息(记者 张伟)“主要是想打造一个内蒙古自治区品牌类的留学服务平...
中国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 人民财讯5月16日电,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
5月17日公告集锦:广汇能源控...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微博沪市重要公告广汇能源:控股股东广汇集团拟转让15.03%公司股份广汇能源(6...
宇树科技王兴兴:AI是教育变革... 观点网讯:5月16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表示,过去10年,AI技术经历了从基础识别智能到认知智能...
康龙化成:信中康成拟减持不超1... 格隆汇5月16日|康龙化成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信中康成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
成都锦城学院创始人、创校校长邹... 来源:中国网 传承创校精神,共筑锦绣前程。近日,成都锦城学院创始人、创校校长邹广严在庆祝锦城学院建校...
拓新药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 转自: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丁宁)5月16日晚间,拓新药业(301089)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交...
国际观察:携手共绘中拉命运共同... 来源:人民网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携手同行。自2015年中拉论坛正式启航以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
北京金融法院:当前投资者诉讼请...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5月15日,在第七个“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到来之时,北...
灞桥区席王中心小学六年级女生青... 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 通讯员 董彦军)青春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
又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卸任高管职务...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5月16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因工作调整,张坤不再担任副总...
美伊“核”谈,但特朗普可能更关... “我希望他们成功。我希望他们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但他们不能拥有核武器。这其实很简单。我不需要给你...
600亿元巨头重组,定了!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日报之...
鼎信通讯(603421.SH)... 格隆汇5月16日丨鼎信通讯(维权)(603421.SH)公布,公司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王建华先生的书面...
林剑: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对中国企... 转自: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林剑:#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对中...
俄乌直接谈判结束,乌称毫无成果... 每经编辑|张锦河     据央视新闻,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6日获悉,土耳其外交部表示...
2025年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外事... 5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2025年党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暨总局系统外事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主要...
绿色动力环保(01330.HK... 格隆汇5月16日丨绿色动力环保(01330.HK)公告,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新冠感染再抬头,400多元特效... 沉寂了约一年的新冠病毒,卷土重来。2025年5月15日,知名歌手陈奕迅因确诊新冠肺炎停止演出活动。而...